第18部分(第3/4 页)
加了平乱活动。枪声
一直延续到 29 日凌晨。
此外,还有两个军和公安部队开到波兹南城郊待命。波兹南事件中死亡 74 人,伤 575人。伤亡者青年居多。
波兹南事件是社会主义国家里第一次出现的工人阶级抗议自己政权的行动。波兹南事件推进了党政民主化的进程,
为哥穆尔卡的复出创造了条件。波兹南事件平息后,波兰党政领导人及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并于 7月召开了
党的中央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一系列关于扩大工人民主权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及提高人民生活的措施。全会决定给哥
穆尔卡恢复名誉,让他重新出来工作。这些措施使国内政治局面趋于稳定。消息一传到莫斯科,赫鲁晓夫马上意识到这
表明哥穆尔卡已在波兰东山再起。当时,波兰工人还在游行罢工,集体农庄纷纷解体,哥穆尔卡的复出对事态发展意味
着什么呢?这对苏波关系又会带来些什么影响?赫鲁晓夫立即安排苏联党政代表团准备访问波兰。为适应谈判需要,中
央主席团任命赫鲁晓夫、米高扬、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等人组团前往,随团前往的还有 10 名陆军上将,时间是 10
月 19 日。
由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代表团是“不请自来”,是企图阻止哥穆尔卡的复出,因而华沙机场不准飞机降落。飞
机在机场上空盘旋了一小时后称油已耗完,波方才准许降落。波党中央委员会派奥哈布和哥穆尔卡等前往机场迎接。在
机场,双方进行了唇枪舌剑的交锋。赫鲁晓夫一下飞机就对波兰人不客气他说:“我们为这个国家流了血,而有人却企
图把它出卖给美国人和犹太复国主义者,这绝办不到!”
哥穆尔卡毫不示弱地回答说:“我们比你们流了更多的血,我们并没有出卖任何人。”
赫鲁晓夫把脸转向说话的人,气哼哼地问奥哈布:“他是谁?”不等奥哈布回答,哥穆尔卡就回敬道:“我就是被
你们关进监牢三年多的哥穆尔卡!”赫鲁晓夫恼怒地质问奥哈布:“他来这里干什么?”奥哈布左右为难地告诉赫鲁晓
夫:“他来这里,是因为我们决定选他为第一书记。”奥哈布以往一直站在亲苏的立场上,但现在看到形势变成这样,
就有些退缩了。在从机场前往市区的途中,双方仍在争论。赫鲁晓夫要求直接前往波党中央全会会场,结果被哥穆尔卡
等人婉拒。司机把汽车开往国宾馆——贝尔凡德尔宫,苏共代表团被安排在这里下榻。贝尔凡德尔宫是一座古老宏伟的
建筑,曾作为俄国沙皇驻波兰总督、尼古拉一世之弟康斯坦丁的官邸。波兰人的这一安排,也许有某种象征意义。
赫鲁晓夫等人到达后,一放下手提包,就立即开始与波兰政治局举行会谈。
波兰方面出席会谈的是奥哈布、哥穆尔卡、西伦凯维兹、萨瓦茨基。会谈是在充满怨恨和尖酸刻薄的气氛中进行的。
赫鲁晓夫首先拿奥哈布开刀,指责他没有听从他们的劝告早点把哥穆尔卡释放出来,因此他应对整个局势负责。
奥哈布十分委屈地为自己辩护说:“你为什么要攻击我呢?我是完了。我不能再做什么事了。”
接着,赫鲁晓夫和莫洛托夫又指责波兰领导人“盲目地仿效南斯拉夫”,哥穆尔卡回答说:“我们并未仿效任何人,
我们在走我们波兰自己的道路。”
在谈到与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时,哥穆尔卡说:“这种关系应建立在国际工人团结、相互信任和权利平
等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友好的批评基础上??这样才能解决所有争端。在这种相互关系中,每一个国家应拥有充
分的独立和自主,独立管理自己国家的权利应该得到完全的尊重。我曾经说过,过去应该是这样,现在也必须这样。遗
憾的是,在过去,我们同我们伟大的友好邻邦——苏联的关系却常常不是这样。”
会谈进行中,赫鲁晓夫接到苏驻波大使馆的报告,说华沙即将爆发一场真正的“叛乱”,示威者表示支持哥穆尔卡。
赫鲁晓夫便与同机来的华沙部队司令科涅夫以及波兰国防部长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一起商量,并命令科涅夫元帅调动靠近
德国边境驻在波兰西里西亚的苏军向华沙挺进。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