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句曹植的诗一样,“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围攻李岳的日军被这支残破不堪的部队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所震撼,几乎每一个士兵都会选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没人投降,没人退缩,没人畏惧。这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此时,一支神秘的部队正在向新墙河方向秘密的全速开进,gmd中央军的一个师,一个训练有素的德械装备师。
“师座,前面不远就是新墙河了!”侦察兵向师长报告。
“望远镜。”
参谋长递过望远镜,师长透过望远镜看着新墙河南岸第七旅的防区内正在进行的已经不怎么激烈的战斗。
过了片刻,师长把望远镜递给参谋长,说道:“诸位,”师长扫视了一下身边几位团长和副团长,“党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希望诸位不负党国的栽培。”
“师座放心!”几位团长异口同声的回答。
师长摘下了雪白的手套,按了按腰间的中正佩剑,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对部下说:“此役是我军建军以来,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既关系到我军的荣誉,也关系到长沙的安危,因此只许胜,不许败。”
这支部队可是大有来头的,全面抗战尚未爆发,蒋介石就动过更新部队的装备的念头,他曾设想在39年底之前装备一百个德械装备师,岂料天不遂人愿,日本人在37年就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蒋介石武装一百个师的设想也就成了一纸空谈,不过他还是购买了部分德械装备,装备了国军的一个军。这个军在39年初成立,到目前依然处于集训当中,尚未上过战场。由于这个军是在六战区整训,离九战区并不远,薛岳在的主力难以迅速集结的情况下,他想向蒋介石请命,动用这支还没有在天空翱翔过的雄鹰。
薛岳拿着起草好了的电文,思量了一会,又颇觉不妥,去找赵子立商量。
赵子立一看薛岳的电报便连连摇头,“为了这个第五军,老头子可是下了大本钱的,恐怕不会轻易的交给咱们。”
薛岳也知道要说服老头子调用第五军肯定会碰钉子,搞不好是要被骂“娘希匹!”的,但是他眼下实在无兵可调,也只能有病乱投医。
“总座,要不咱们把实际情况告诉老头子,看他怎么处置?”赵子立没什么底气的问,话一出口,就觉得后悔,因为薛岳一贯不喜欢蒋介石插手九战区的事情。果然薛岳说那不成,以前和老头子叫苦的人多了,他真的帮过谁?再说,就老头子那点战略眼光,他不插足九战区的事情还好,要是真的插足了,难免长沙不是下一个武汉,那时候咱们可有的黑锅背了。
赵子立想了想,说要是告诉老头子不行的话,就只能去说服一个人了,只要他请命,恐怕老头子不会不允。薛岳忙问是谁,赵子立缓缓的吐出三个字:
“杜光亭!”
杜光亭?为什么是他?薛岳有些纳闷的问。赵子立自有他的一番道理,他对薛岳说,老头子不会答应咱们的请求,是因为他对第五军的情况不太放心,但是老头子心里一定也很想知道第五军整训了大半年之后的成果,巴不得找个地方让他们真刀真枪的干上一场,战场总要比训练场更能检验部队的战斗力。所以要是杜光亭去向老头子请命,他绝对没有不答允的道理。
薛岳觉得赵子立分析的有道理,当下给杜聿明发了一封电报,略略说了自己眼前的困难,希望他能向委员长请命,出兵援助九战区。
杜聿明没有马上给薛岳回电报,而是直接电请蒋介石,说部队训练已久,应该到战场上好好的磨砺一番才是,希望秘密的赶往九战区,和日军打上一场交手仗,也好对自己的部队有个全面的认识。
再锋利的宝剑,不饮鲜血也会失去光芒,这个道理蒋介石是明白的,他也希望自己一手扶植的铁甲雄狮能在战场上大放光彩,因此同意了杜聿明的请求,但是出于保存实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考虑,他只同意杜聿明派一个师前去九战区。
对于薛岳而言,就算第五军只出兵一个师,那也是一根坚固的救命稻草。
杜聿明派手下的X师赶奔九战区,X师长临走时,杜聿明告诉他,不要怕危险,要到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去。只有最危险的地方,才能给咱们的士兵真正的考验,那里才是体现咱们的价值的地方。
由于这支部队现在还处于机密状态,所以番号都采用的英文字母代替。看得出来,蒋介石真的下了血本,如果不是这次长沙危在旦夕,他也不会让这支将来在抗战战场上一展雄姿的部队过早的露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