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1/4 页)
十六英寸穿甲弹也有两种,一是强调近距离交战时,打击垂直主装甲带的轻弹。二是强调远距离交战时,打击水平装甲的重弹。现在日本海军与英国海军主要使用的就是轻弹,而美国海军“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已经装备了重弹,帝国海军也偏向装备重弹。对应两重不同的穿甲弹,其在不同交战距离上的穿甲威力有明显区别,因此所需要的防护装甲厚度,乃至装甲分配肯定有很大的差别!
正是利用这两点,南洋舰队希望尽量压缩新式战列舰的装甲重量,减少排水量,从而用同样的经费建造更多的战列舰。当然,也能因此为动力系统分配到更多的重量,大幅度提高战列舰的速度。
“少尉,你的观点呢?”
最终,问题还是抛到了白佑彬的手上。
“其实……”稍微迟疑了一下,白佑彬说道,“在火力方面,我一直认为没有必要与日本比拼主炮口径。首先,过于庞大的战列舰既不利于建造,也难以形成数量上的优势,而且在战时条件下,对帝国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另外,日本的工业技术非常薄弱。虽然有情报证明,日本正在开发的新式战列舰的排水量达到了六万吨左右,但是以日本的装甲钢工艺,其防护水平很难达到标称厚度。所以,只要能够发挥出我们的技术水平,四百毫米左右口径的穿甲弹足以对付日本的新式战列舰。”
谷卫东微微一笑,说道:“看来,白少尉与我们想到一块了。”
这时候,白佑彬才发现,其他几名军官也朝自己笑了起来。
“这样的话,我们抓紧时间好好总结一下。下午两点的会议很重要,就算司令部不会完全采纳我们的标准,也应该尽量强调我们的观点,并且尽可能的推行我们的标准。”
房间内顿时热闹了起来,白佑彬则很少发言。
此时此刻,他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海军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
第一卷 民族脊梁 第二十三章 … 响亮耳光
在两大舰队各不相让的情况下,下午的会议情况可想而知。
实际上,确定新式战舰性能指标这件事原本与舰队没有太大的关系。
按照海军战舰的规划——设计——建造流程,首先由各舰队提交战术要求,汇总后由司令部的后勤装备处优化整合,拿出具体的性能指标,随即向各大造船厂招标,由各大造船厂在规定期限内拿出初步设计方案,经海军后勤装备处审核后,选择最佳方案,随即提交内阁审批,拨款下来后,造船厂开始全面设计,并按海军规划开工建造。
这是海军在数百年间总结出来的,战舰的最佳建造流程。
该流程最大的好处就是,海军能够从始至终的掌握舰船的设计与建造工作,从而使舰船的性能与技术指标完全在海军的控制之中,最终建造出海军需要的战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了大批量建造的各式战舰,海军对该流程做了一些修改。
显然,在这个流程中,舰队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除了提交战术要求之外,舰队对战舰的设计与建造工作没有发言权。
当然,该设计与建造流程也有缺陷,主要就是难以做到精益求精。
简单的说,批量建造出来的战舰在交付各支舰队使用之后,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无法完全满足舰队的需要。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数量远比质量重要。如果因为吹毛求疵而降低了舰船的建造效率,影响到了海军的总体战略,结果肯定是得不偿失。因此,海军之前推行的设计与建造流程更像是战时动员机制。
《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签署之后,主力舰竞赛结束,大批量建造战舰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继续推行带有浓烈的战时动员机制的设计与建造流程,明显不符合海军的利益,也是帝国所无法承担的。
“长江”级战列舰在进入设计阶段之后,海军就再次修改了设计与建造流程。
当时,“长江”号已经确定分配给南洋舰队,次舰“黄河”号则分配给东洋舰队,原本计划分配给北洋舰队的“海河”号,以及分配给大西洋舰队的“珠江”号因为超过了条约限制,最终未能建成。
为了使这两艘最新锐的战列舰完全满足舰队的要求,舰队参与了设计工作。
从此,舰队在战舰的设计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或者说,舰队提出的战术要求对战舰的设计方案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毫无疑问,这么做,不但会延长设计时间,还会严重干扰建造工作。
“长江”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