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第1/4 页)
抛约郝砩暇突岢晌�录夜讶恕!!!!!�
实际上,宇文化及现在已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哪了。
唯一的选择,或许是抢下瓦岗军现在占领的粮仓吧?
达成了停战协议之后,李密倒并没有食盐,很快就送来了宇文化及十余万大军可以食用三天的粮食。
宇文化及自是兴奋无比,为了激烈最近一段日子以来由于限制粮食而有些低落的士气,他甚至做出了任由他们大吃大喝的决定。
三天的粮食,只用了两天就被消灭殆尽。
宇文化及随后又恬不知耻地向李密写信催粮,后者随后派人送来了与上次同等数量的粮食。。。。。。
误以为李密有求必应之后,宇文化及派人主动把部分粮食送给杨善会,想要以此拉拢他并约定日期共同对瓦岗军发动总攻。
十余万骁果军吃完李密送来的第二批粮食之后,第三批粮食却迟迟不到,宇文化及只得写信谴责李密不厚道;后者则表示自己的决定受到了大当家翟让的质疑,自己正在努力说服他以便尽快送来粮食。
对李密的推诿,宇文化及暂时没有办法,只能一天一封信地催他;同时寄厚望于东都,希望王世充能够带兵来抄李密的后路了。
此时此刻的东都,看着李密不断传来捷报的皇泰主和文武百官,人人都是喜出望外;有些人甚至以为朝廷招安了瓦岗军之后,消灭乱党恢复江山也并非不可能的。
一片歌功颂德之中,唯有王世充心情郁闷,其中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数败于瓦岗军之手,或者他真正看懂了李密现在的意图。
在元文都举办的庆功宴上,王世充终于忍受不住一帮文臣武将对李密的赞赏,怒气冲冲地站起来大声道,“朝廷的官爵竟给了强盗,这是想干什么?”
王世充向来是左右逢源的,这句不合时宜的话一出,顿时令场面安静了下来。
元文都的脸当即黑了下来,却并没发表任何意见,只是目送着王世充愤然离去。
回到营地之后,王世充便对自己的儿子反复说道,“元文都这些只会放嘴炮的刀笔吏,竟然以为李密能够信任!我们和瓦岗军打了这么久,互相杀死的人没有百万也有十万了,我们天生就是宿敌,有化解得开的可能吗?”
王玄应等人深有同感,当即附和道,“父亲说得不错,李密如今屡战屡胜,已获得了陛下和众臣的信任;别说李密最终夺得天下,就算是站稳了朝堂咱们也是没好果子吃啊。。。。。。”
李密连胜的消息,让王世充手下的武将们有了一丝危机,这也是因为王世充的引导;若没有王世充感同身受的想法,谁又能想得这么远呢?
王玄应表了态,众武将也都纷纷附和着一切听主帅的命令,王世充当即开始计划着要除掉元文都等为李密唱赞歌的文臣武将。
当然,这些人实在太多了,王世充所能做的也就只能是擒贼先擒王了。
就在王世充想着要除掉元文都时,元文都也在策划着要除掉王世充,并且他的说法得到了卢楚的认同;问题是他们并没有兵权,所能做的也就只有是借刀杀人了。
借谁的刀?段达还是皇甫无逸?
皇甫无逸虽然目前也站在了为李密歌功颂德的行列中,但元文都却记得王世充进东都之后第一件事便是为皇甫无逸说好话,让他从大牢里出来官复原职。
皇甫无逸不行,那就只能是经常与自己唱反调的段达了。
论资历,段达其实比元文都更老,他之前追随的是杨坚,做的是开国之臣。
大隋建立时,段达被杨坚封为车骑将军,后因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有功,而被擢升为仪同三司;杨广主政之后,段达因征讨吐谷浑有功被封为光禄大夫。
在杨广离开东都之前,段达与元文都被他任命为托孤之臣。
尽管自己与段达许多时候都有不同的政见,元文都却同样相信,段达与王世充这样的外来户尿不到一壶里去。
元文都没有听说过“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之类的悲剧故事,所以以地域的远近定义了段达在王世充和自己之间的亲疏,也就顺理成章地选择了他作为自己的刀。
段达得到元文都的密令之后,当时就忍不住在内心腹诽起来,“文人就这么天真?让我来对付手握东都兵马大权的王世充,这是要让我去送死吗?”
段达此前没有想过元文都要杀王世充,他也并不想卷入因为政见不合而不死不休的派系斗争中,可这事既然扯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