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部分(第2/4 页)
杨广的第三大罪状是酗酒,实际上批评他“自比商人,见要逆旅”。
由于生活苦闷,杨广自从三征高丽失败,又遭遇了雁门之围后,酗酒那是一定的;至于后面那句,大概是因为杨广听从杨瑓的建议开世博会、命令裴世矩经略西域、命苏游到江都开埠吧?
杨广身为人民公仆,每天十二个时辰都应该在工作状态,酗酒显然是不对的;但大力发展经济,积极引进外资,又哪里不好呢?
以上罪状是檄文中必须要写的部分,杜撰和猜测的成分居多,后面的七大罪状,则几乎切中要害,实有其事了。
什么样的谎言才能令人更容易接受?显然是三分虚假七分真实的说法。——七分真实或许并不重要,真实之外的谎言却往往能给人致命一击。
杨广的第四罪状是劳民,这从重修洛阳、挖运河、造龙舟、下江南、修长城。。。。。。等等活动中都能看出来了,虽然杨广有着自己的想法,但这条罪状是无可辩驳的。
杨广的第五罪状是滥赋,这是三征高丽的后遗症了,要不是因为天灾和**,各地百姓也不会纷纷起来造反了,滥赋是每个皇朝末世必然出现的现象,杨广也身在其中。
杨广的第六罪状是兴役,这一条和第四条似乎有重复之嫌,但祖君彦在此主要说的重点还是杨广巡幸太多了。这一条也没有说错,杨广一年中就有两百天以上不在国都。
如果他不在星巴克,就在去往星巴克的路上。。。。。。——杨广,就是这么小。
杨广的第七罪状是三征高丽,檄文中用了“夫差丧国,实为黄池之盟;苻坚灭身,良由寿春之役。”这两个典故,用得真好。
不过尊严的思想还停留在“以成败论英雄”上,如果杨广胜了呢?
杨广不该三征高丽,是因为时机不成熟,更是因为征伐高丽对百姓没有实际的好处。
若是杨广也像苏游一样,拯救新罗能够带回粮草,征伐高丽能够带回粮草和黄金,并且这些物资能运用到百姓身上,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古代人开疆拓土是为了自己脸面,就算汉武帝也没能逃脱这个局限性,所以结果往往是成败论英雄。
是为面子而战,还是为百姓实际利益而战,这是个问题。
是为一己之私而战,还是为了推动社会的生产力而战,这同样是个问题。
杨广的第八罪状是滥诛,也就是滥杀忠臣。这一条不太好界定,主要还是不知怎么看待文武百官忠不忠、忠于谁的问题。
杀戮往往来源于政。治斗争,总有一些人最终成为权力交接的牺牲品,但这些人中又有多少有投机倒把的倾向的?
杨广的第九罪状是权臣**和卖。官,这两条罪过如果归结到宇文述身上会比较合适,实在是这老小子给杨广捅篓子啊;但杨广毕竟是头儿,没能力管好你的臣子你还当什么皇帝?
因为下属的原因被投诉,罪有应得!
杨广的第十条罪状是无信。这一条大概指的是雁门之围中的许官和许缎了,杨广情急之下许下了无法偿还的债;与其说他无信,还不如说他无脑呢!
469合作意向
平心静气地看完李密的战斗檄文,杨广随后就病倒了。
杨广如今已不知还可以寄厚望于谁,王世充?来护儿?杨善会?李渊?苏游?
按照既定的计划,苏游早在三天前便离开了三山,目前已到了后世的塘沽地区;不过现在塘沽还没有形成,甚至连后世的天津都还没有人烟,所以非要说苏游现在在什么地方的话,只能说是后世永定河的出海口。
苏游之所以到此,目的是与罗艺寻求合作的,他当然不可能直接把战船开到涿郡去;再者说了,如果苏游的船光明正大地到涿郡的话,高开道的人大概也能发现他们。
思虑再三,苏游还是选择了把船停在海边。
苏游的船队才一靠岸,刘武周等人造反和李密发表战斗檄文的消息便传了过来。
刘武周所借助的是突厥势力,他一造反就意味着李靖可能遭遇到包夹的危险,于是苏游对与罗艺的合作又显得更迫切了些。
苏游的使者已从涿郡回来半天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罗艺的使者应该马上就到了。。。。。。
正在寻思间,前方的斥候便传回了消息,说是罗艺的使者马上就要到了;苏游点了点头,举起望远镜看时,看到来人竟是温彦博和十余护卫。
温彦博当年在苏游的市舶司做过提举,但苏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