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部分(第1/4 页)
。
“回头把这些船带回去也不错。”苏游有了这个想法,当即下令道,“船队继续前进,目标:高丽王城东门!”
苏游的临时起意,让急急往码头赶来投降的渊太祚与他失之交臂。
渊太祚再骑马从岸边往上追去时,却见王城江上唯一的一座桥缓缓倒了下去。
赵州桥是这个时代最有名的石桥,高丽显然还没能掌握这项伟大的技术,所以这座桥实际上是一座木桥,年久失修的木桥在火药面前是坚持不了几个回合的。
苏游所不知道的是,高丽王城的这座木桥就像东都的天津桥一样,是平城最有名的地标性建筑。
高丽国为了建造这座木桥,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可苏游的一声令下,便将之毁于一旦!
炸掉了王城的唯一一座桥,苏游的船队一路通行无阻,只有看见岸边的高丽军实在太多,才会偶尔发射一两轮炮。弹。
云中军攻入王城的消息一次次传入了高丽王宫之中,高丽王高建文早在昨天就已打算投降,问题只在于投降无门罢了。
投降是早就定下的基调,至于怎么投降倒是个大问题,高建文早早派人去请渊太祚倒来,无奈来来回回好几次都没见到这高丽第一权臣。
无奈之下,高建文只得亲自前往渊太祚家,当他怅然而返时,却远远看见苏游的船队正在炮轰王城的东门。。。。。。
高建文当时就吓尿了,赶紧命令内侍去召集文武百官,一齐来跪迎王师。
云中军此时已把高丽王宫的东墙轰得残破不堪,苏游又从望远镜中看到了高丽人王的仪仗,以及代表着投降的白旗。
苏游当即命令火炮停止攻击,命令王伯当和爨子恒的部队登岸,王伯当去接管王城的城防、爨子恒则收缴高丽军的武器。
高建文听着炮声落下,又看着渊太祚姗姗来迟,总算是松了口气;可看着王伯当和爨子恒的骑兵纷纷从船上下来时,他又难免感叹大势已去。
苏游下岸之后,以张龙为翻译,第一时间接见了高建文和渊太祚。
大业三年之时,苏游在东都的四方馆一举成名,当时渊太祚也在座中,所以他对苏游也算是印象深刻的,但他没想到苏游此次征伐高丽代表的是自己而非杨广。
高建文和渊太祚的到来,投降是大前提,他们在苏游的火炮威逼下,也不得不投降。
至于投降的条件,苏游提出的第一条就是,——“无条件释放百济王室及俘虏,追回从百济抢来的一切战利品。”
“果然又是那些无能的百济人跪舔了他们的主子。。。。。。。”听到这个条件之后,渊太祚心神不定,又不由得有些庆幸。
当初士兵们把从百济运回来的五六十船战利品运回来后,渊太祚一意坚持等到渊盖苏文胜利归来再进行分配,朝廷分成了两派相争,最后还是渊太祚坚持了下来。
百济王室包括国王扶余璋在内的一百多口以及百济的贵族三百余口,都在渊太祚的掌握之中,当初若不是自己太独,只怕现在想要凑齐他们就难了。。。。。。。
“有问题吗?”苏游看着渊太祚脸色阴晴不定,不由得面无表情地问道。
“没。。。。。。。没有。”渊太祚摇了摇头,心中真有些不甘啊。
苏游的第二个条件就是要高丽国割地赔款,割让的领土包括马訾水(也就是鸭绿江)以西所有领土,赔款则是一百万石粮草,可以分期支付。
之所以提出这个条件,也是因为这些土地在后世属于中国的领头,苏游此时已打入了高丽,不可能不争取这些土地的主权,实际上他并没打算开发,——鸭绿江口的铁山除外。
高丽人感觉这个条件实在有些苛刻了,粮食倒在其次,问题是高丽对中原的第一门户辽东城就在马訾水以西啊。
若是撤销辽东城,高丽以后还不是让中原像软柿子一样随便捏?
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苏游既然提出了如此苛刻的条件,他们也对自己的处境慢慢放下了心来,至少他们不会像百济王室一样被苏游掳走了。
至于赔款什么的,那都不叫事,反正这钱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要还能统治高丽,高丽老百姓就能当牛做马把这些粮食种出来!
苏游的赔款条件,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苏游的第三个条件,则是在大同江口南浦开设码头,建立通商口岸了。——高建文和渊太祚刚才已经答应划出马訾水以西的大片土地了,这会显然不会再在意这个条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