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第2/4 页)
用,并没有向朝廷禀报。”
裴蕴之语,显然暗指李渊图谋不轨,这也是杨广早就有所防备的。
杨广顿时大吃一惊,若裴蕴所言不虚的话,李渊现在手中实际上已掌握了十万之众。
杨广忽然想起了那句谶语,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莫非谶语指的其实是李渊?
“朕被他忠厚之相欺骗了!”杨广恨得咬牙切齿,正寻思着怎么将之捉拿归案。
裴蕴却奏道,“陛下不可捅破此事,捅破此事李渊必反!”
杨广定了定神,沉思片刻后才说道,“朕可以封他为尚书右仆射,入阁为相,把他哄来江都;同时可密令王威高君雅,若李渊不来,可就地抓捕斩之!”
不巧的是,杨广这话才刚说完,前线的八百里加急军报传了过来,——“突厥始毕可汗帅三十万大军南下,陈兵定襄郡北。”
真是说什么来什么啊,杨广接到这封军报时,差点气得背过气去。
好在定襄离江都还是挺远的,杨广把军报摔出去之后,很快便恢复了冷静,刚才讨论李渊的事也就作废了。
李渊的兵权不能剥夺,防御突厥还得看李渊的!
此外,杨广又在虞世基的极力推荐下,启用了马邑郡守王仁恭,命他与李渊共同拒突厥之兵。
做完了这些安排之后,杨广这才把用五路大军攻击瓦岗的计划抛了出来,在座的几个对这个计划还是颇为赞赏的,当即纷纷附和起来。
杨广立即命虞世基拟旨,命人通知这五路大军,约定腊八这天对瓦岗进行围攻。
同一时刻,李世民再次向李渊进言造反,而且是联合突厥大军。
李渊对于儿子的胆大妄为向来是一声断喝的,但听他说得多了,心中也颇不平静起来。
忽听敲门声响了起来,却是唐俭前来求见李渊。
唐俭三十五六岁的年纪,他的父亲和李渊算是同僚,他与李世民素来交好。
李世民突然听说唐俭来了,而且找的不是自己,当即便有些不舒服起来,“父亲,这个唐俭夸夸其谈,不堪重用。”
唐俭,字茂约,他的岁数已经是李世民的两倍了,后者这么指名道姓地在背后指责他,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李渊当即呵斥道,“你知道什么!他再夸夸其谈,也比你毛头小子也要强很多。”
李世民被父亲敲打惯了,不以为意,“也不知他来找爹做什么?”
“我怎么知道?”李渊摇了摇头。
李世民也不知父亲说的是真是假,听着外面脚步声走近,便隐到了幕后。
一时唐俭便走了进来,李渊自是与他一番寒暄,又将之拉到了榻上,温言道,“茂约,不知你今日来此,有和贵干?”
唐俭左右看了一眼屋子四周,压低声音道,“世叔,我这次前来是专程劝你起兵的。”
李渊脸色微变,厉声低喝起来,“唐俭!你何出此言,实在大逆不道。”
李渊指名道姓,大抵已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他的心中还是揣测着,一时也不知着是唐俭自己的意思,还是唐家的意思。
唐俭摇了摇头,正色道,“唐国公,如今天下大乱,太原身处四战之地,若不起兵就只能坐以待毙了。世叔在此处甚有威望,只要联络突厥广收豪杰之士,召集十数万人马绝非难事。到时候趁虚入关中,以关中为根基来取天下,这可是商汤和周武王地壮举呀。”
唐俭的说辞,与李世民刚才所说相差仿佛,李渊一时也分辨不出是不是他两传统好来唆使自己的。
454高丽溃卒
值此乱世,想要取杨广而代之的朝廷命官,并不只有李渊一人。
李渊在装模作样地呵斥着唐俭,离着他不远的马邑郡,刘武周全在与几个要好的兄弟们暗自揣测着李渊。
刘武周扫了一眼下首的几个人,心中却有些感慨,暗想自己苦心经营多年,怎奈有能力的人实在太少;眼下这些人也算是亲信,正是自己打江山的基础,可惜未免单薄了些。
刘武周认识苏游那会的的确确是个实诚的人,可惜他从一开始就跟错了人,杨瑓最终没能成为太子;直到杨瑓被软禁之后,刘武周的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了。
刘武周如今除了依靠自己保住自己的地位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可马邑实在是地处偏远之地,招兵买马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如今刘武周能够信任的人,不过四五个而已。
坐于刘武周左手边的一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