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第1/4 页)
杨广听他说得信誓旦旦,不由得更加疑惑起来,“妖谶?什么妖谶?”
“陛下,您可听说三国年间,坊间有小儿传唱儿歌,‘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此谶暗示董卓必死,结果董卓被吕布刺死。贫道对图谶颇有研究,依贫道之见,此妖谶乃是暗示‘杨氏灭,李氏兴’之意。”章仇翼遂引经据典,娓娓分析起来。
“杨氏灭,李氏兴?”杨广大惊,他就算是再笨,也大抵猜到这谣言与自己有关了。
实际上,杨广自从三征高丽回来之后,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飞扬跋扈;他甚至有些自卑,害怕百官和黎民在背后偷偷议论自己的功过。
当然,报纸上也依然有走狗文人会为杨广摇旗呐喊“三分过七分功”什么的,杨广显然不会承认这说的是自己。
章仇翼言简意赅地说道。“意思就是说‘李氏当为天子’。”
杨广听了此言,当即勃然大怒起来,虽是掌击龙案,却说不出一个责备的事来。
章仇翼那种风浪没有见过?他今日决意要点醒杨广,怕早就冒了杀头的危险,
“陛下息怒,陛下容禀!这后两句‘扫尽杨花落,天子季无头’,是说李氏当兴,杨氏当灭。前两句‘日月照龙舟,淮南逆水流’,是说陛下将在水上遇险,此一句应在名字与水有关的人身上。”
“季无头是李,应在李氏之人,逆水流是指为水所克,应在名字与水有关的人。”杨广听他说得信誓旦旦,倒不由信了几分。
此时宇文述正好宇文述正好有事求见,杨广便把章仇翼刚才对自己的说的话向他学了一遍。
宇文述当即火上浇油道,“启奏陛下,章仇翼之言有据可寻。臣与李浑素来交好,可是近来听说他性情大变,兴趣也与先前大不相同。愿陛下察之!”
杨广对宇文述的热心当即点了点头,“许国公所说正合朕意,调查此事的重任就落于你的肩头上了。”
上柱国李浑与宇文述一样,都是位高权重。
李浑出自陇西李氏,父亲正是前朝李氏三杰中的李穆,但他却娶了宇文述的妹妹为夫人;这其实或许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李浑在文帝时期原本也是寂寂无名的一个小角色,但他却眼光独到,在杨广与兄长争储的过程中,他与妻兄宇文述坚定不移地站到了杨广的身边。
杨广登基后,宇文述和李浑都成了杨广的心腹爱将。
即便如此,李浑也不可能顺利地承继父亲的爵位,因为他在家中并非长子,——在继承权的问题上,他甚至比杨广还倒霉,因为李浑的前面还有九个兄长,如果按照儒家那一套长幼有序的规则,他就算等到死也不可能轮得到他继承爵位。
怎么办呢?
李浑在杨广身边显然不是白混的,他斩钉截铁地向杨广学习了“披荆斩棘”的狠心,宇文述则理所当然成了他的帮凶,当然这个帮凶也不是白当的,李浑为此许下重诺。
事成之后,李浑竟食言而肥,不但把他与宇文述的密谋推得一干二净,反倒给了宇文述的妹妹一张修书,宇文述为此气得肝胆欲裂,两家就此结仇。
宇文述发誓“此仇死且不忘”,但李阀现在的势力并非宇文述的力量所能撼动的,李家手中又握着丹书铁劵,这免死金牌的无敌效果只有犯了造反罪才能失去效用,宇文述掂量着两人的实力,只好把被打落的牙齿默默地吞到了肚子里;不过,尽管两家在明面上还能虚与委蛇地保持忍让,暗地里却是争斗不休。
如今宇文述听到章仇翼劝说皇上诛灭天下李姓之人,于是赶紧奏上一本,给妹夫李浑穿了双小鞋。
宇文述得了圣旨,于是暗中指使虎贲郎将裴仁基,诬告李浑造反;杨广听了不由大怒,立即派给宇文述一千宿卫兵,查封李穆所有子孙的府第。
并派尚书左丞元文都和御史大夫裴蕴,一起查办此案。他们两人调查审问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李浑造反的证据,更没有得到供状;无奈之下,只好据实上报。
杨广此时已经对谶语深信不疑,认为李浑就是那个夺他天下的人,无论如何也要把他办了,不接受这种结果。于是改派宇文述尽力网罗李浑造反的罪状。
李浑有个侄子,叫李敏。李敏小名洪儿,正好对上谶语。宇文述想到这一层,立即从监狱中找来李敏的妻子。
李敏的妻子叫宇文娥英,是北周宣帝和乐平公主的女儿。——乐平公主是文帝的长女,杨广的姐姐。
宇文述找到宇文娥英,威逼利诱道,“夫人想必也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