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第2/4 页)
完全没有停下来的节奏。
山东遍地的盗贼就不用说了,惟唐县出了个妖人宋子贤,自称弥勒佛出世,不到数月,总算被剿灭了;哪知东边的弥勒才被扑灭,西方的弥勒佛又复出来了,扶风僧徒向海明也自号弥勒佛,哄动愚夫愚妇,也要造反。
西方弥勒佛才被剿灭,贼帅躺弼已经拥立李弘芝为主,有十万余众,号称唐主。
东反西路乱,闹得不可开交,偏偏杨广并不把他们放在心上,反一心一意想要三征高丽。毕竟是上回差一点就拿下了辽东城,因为杨玄感的捣乱才功败垂成,实在是太憋屈了!
苏威等人百般劝告无效之后,只得走了寄厚望于皇后萧碧落了。
春季时候杨广二次征东时,萧碧落因病未能随行,但她对天下大势总还算是知道个七七八八的;她得知杨广念念不忘辽东城后,只得劝解道,“陛下久在边陲,关内乱兵四起,倘若再有第二个第三个杨玄感杀来东都,臣妾只怕。。。。。。只怕是。。。。。。。”
杨广无所谓地说道,“你也顾虑得太多了些,哪有那么些盗贼?”
“臣妾听说山东和江南盗贼横行,就连东都百里之内的瓦岗寨都被贼人占领了,陛下不可不察啊。”萧碧落摇了摇头,对于杨广的视而不见实在是担心已极。
“梓潼放心,我省得了。”杨广看着大病才愈的妻子楚楚可怜,又听她说得严重,这才对贼乱多了些关注。
第二日杨广便把苏威宇文述裴蕴虞世基几人招到观文殿,讨论起镇压宇内贼乱的事来。
苏威看着杨广的口气似有松动,料想着大约是皇后给他吹了枕边风,这才大胆说出了自己的计策,“杨玄感的党羽基本上已经被绞杀殆尽了,陛下何不把剩下的那些人招安了?天下的寇贼,老臣也觉得该以招安为主,正好补充兵源。。。。。”
听着苏威的谏言,杨广的脸色已经阴晴不定起来,他征战四方多年,什么时候听说过招安之计?他自然不会把苏威的建议放在心上。
宇文述显然更会做人,当即便打断了苏威的话,“陛下文治武功,前无古人,后。。。。。。总之,微臣觉得陛下与贼寇议和有失颜面,当以剿灭为主。”
杨广向来讲究的就是个面子,此时听了宇文述之语,自是微微点了点头。
裴蕴当即附和起来,“臣也主张动兵剿贼,否则天为何在?”
虞世基也奉承道,“大隋万国来朝,若是连区区几处贼寇都剿灭不了,怎能算是天朝?臣附议许国公说的。。。。。。”
苏游听着他们说得热闹,只得默然无语。
杨广当即便要拟旨,命齐郡郡丞张须陀、东莱郡守来护儿、江都郡丞王世充、营养将军杨善会等全力剿贼。
杨广下了决心之后,剿贼的工作果然得到了伟大的进展,王世充张须陀相继传来捷报,但因此而丧命的百姓何止万数?
大业九年一年,因战乱而死亡的大隋百姓,何止百万之众?
杀伐之后,大业十年不快不慢地到来,杨广再次提出东征的议案,“黄帝五十二战,成汤二十七征,方乃德施诸侯,令行天下。”
殿中百官心中虽不以为然,却没有一个出声,他们都知杨广此时已是鬼迷心窍,谁还敢出声触他的霉头?
诏令发布之后,全国再次动员征兵,仍是到涿郡集结,向辽东进发。
第一次东征时,士兵们是穿戴整齐,共有一百一十三万人,号称两百万之众。
第二次东征时,人数与第一次相差不多,整体还算顺利,但这次的士卒总数却只有四十余万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士兵无心恋战,逃亡者相继不绝。
即便杨广在涿郡祭祀黄帝,斩逃亡者,以血涂抹战鼓,亦不能制止士兵的溃逃。
尽管如此,士卒还是越来越少,杨广不得不一路停歇,不时整理队伍。
杨广督战怀远镇时,各地兵马失期不至,此时已是夏尽秋来了。
好在高句丽经历两次征伐后,也呈现出疲态困惫,加之百济王义慈突然强硬,与新罗同时上表朝廷,表示愿意臣服杨广;高句丽王高元在乙德文支和渊太祛的建议下,派遣使者请降。
与此同时,杨广似乎也厌烦了战事,眼见大军将胜之际,却同意了高句丽的投降。
八月,杨广下令班师还朝,第三次东征算是到此结束了。
时间很快就到了大业十年的年底,按照惯例,每年年底要举行大朝会,四夷君主要来臣服。
杨广在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