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页)
旨》·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曰“延伯生述”,不著名氏。前有万历己酉熊惟学《序》,称为同年临川文台吴君,亦不著其名。考惟学为隆庆辛未进士,是年榜有临川吴捴谦,或即其人欤?其说取反对之卦,如《乾》《坤》、《屯》《解》、《蒙》《蹇》之类,合两卦《大象》辞而会释之,故曰《会旨》。《大象》统论一卦,又每卦皆有“以”字示人用《易》之方,初无取於对卦。其对卦乃《易》中之一义,不能标举以诂全《经》。是书所论,殊非《易》之本旨也。
△《易象管窥》·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黄正宪撰。正宪字懋容,秀水人。与其兄少詹事洪宪皆喜谈《易》。洪宪有《周易集说》三卷,今未见传本,惟正宪此书存。所用乃王弼之本,所注专主於义理。前有《肤见》七条,即其凡例也。正宪自记,称是书始於乙未,成於壬寅,凡六易稿。每早起则读《金刚经》,终朝则读《周易》。且以西方、北方圣人并言,则其书概可知矣。
△《蠙衣生易解》·十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郭子章撰。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曰蠙衣生,泰和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是编成於万历丁巳,其归田以后所作也。卷一为《易论》六篇。卷二至卷九,六十四卦各为《总论》,少者一篇,多者至八篇。《总论》之外,又标举文句,发挥其义。自《师》、《谦》、《噬嗑》、《复》、《颐》、《大过》、《咸》、《恒》、《损》、《萃》、《革》、《鼎》、《旅》、《节》、《中孚》、《未济》十六卦无所标举外,馀卦少者一条,多者至五条。十卷至十四卷,则杂论《系辞》、《说卦》,而《序卦》以下不及焉。其《易论》以《系辞》“生生之谓《易》”一句为本。而以人性当生生之理。其诸卦所论,乃皆不归此义,往往牵合时事,或阑入杂说。如论《谦卦》云:“汉文、宋仁皆谦德之君也。尉佗自王,元昊自帝,皆非捴谦之臣,故佗、昊后俱削弱。王导、刘裕皆勋劳之臣也。周顗之不顾导,刘毅之不敬裕,皆非捴谦之友,故顗、毅终见诛戮。”
其论已不切当日情事。至论《遯卦》谓:“怀、愍不遯,故青衣行酒。徽、钦不遯,故献俘金朝。当时固执死社稷之说,为晋、宋大臣不学之过。”尤纰缪不足与辨。他如论《震卦》而及於雷之击人,已非《经》义。又谓雷之所击皆治其宿生之业,孔氏之门安得是言哉!
△《学易举隅》·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戴廷槐撰。廷槐长泰人。隆庆中贡生。其说谓《易》自商瞿而后,斯道遂晦,至宋三子而后大明;其汉魏至唐诸儒,则概目为不知《易》:持论颇偏。且其谓日月为易,本《参同契》之文,而《六十四卦圆图》即《参同契》六十卦周张布为舆之说。既谓之不知《易》矣,何为又阴袭其义乎?
△《易传阐庸》·一百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姜震阳撰。震阳字复亨,自称曰东楚,盖淮、泗间人也。其书以朱子《本义》为主,附缀诸说於其下,而《经》文次第仍用王弼之本。盖惟见坊刻《本义》,未见朱子原书也。其说皆循文衍义,冗沓颇甚,不出坊刻讲章之习。卷前标曰“十名家批评”,其陋亦可以想见矣。《经义考》作一百二卷,注曰“未见”。
此本惟一百卷,殆彝尊偶误欤?
△《今易诠》·二十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邓伯羔撰。伯羔字儒孝,常州人。朱彝尊《经义考》载其《古易诠》二十九卷,《今易诠》二十四卷,并载伯羔《自序》,谓“诠次成帙,为《上、下经》若干卷,为《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诸传若干卷,一遵东莱古《易》。其《外诠》则以广未尽之旨”云云。今观此二十四卷,前无《自序》而有《自述例》十条云:“前诠从古,此改从今。”
则彝尊所引,盖其《古易诠》之《序》也。然此书虽用注疏本,而其《总论》一卷,《外诠》一卷,则仍与前《序》之言相应。《经义考》又载史孟麟《序》云:“先是辑今人言为《今述》若干卷,藏於家。兹乃裒古今人言及己所论著合为一帙,命曰《易诠》。”此本但有《今易诠》,非完帙矣。
△《羲经十一翼》·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傅文兆撰。文兆,金谿人。其书凡分五篇。《上古易》第一,《观象篇》第二,《玩词篇》第三,《观变篇》第四,《观占篇》第五。其论爻辞,以为文王所作。大旨专主图书象数之学。其称“十一翼”者,盖以孔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