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中国航油的净资产已经从1997年的万美元增加到亿美元,增幅高达800倍。顽童对陈久霖的魄力才能至今钦佩有加。
但“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专属进口权”带来的高额利润已经不足挂齿,他雄心勃勃地准备在新加坡期货市场中进行石油衍生品交易。在原油价格位于每桶35至39美元的区间时,喜欢赌的陈久霖,毅然认定石油价格下跌,且至少会出现涨停,开始“做空”。
然而可以操作的国际油价有意跟陈久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国际对冲基金利用伊拉克危机、俄罗斯尤科斯震荡、阿拉伯恐怖袭击等国际事件的放大效应哄抬油价。直至2004年10月,国际油价仍然涨势如潮,国际油价暴涨40%,在此轮涨价中,决不排除陈久霖中了国际做多集团的陷阱。
2004年9月份,中航油同一家投行的石油衍生品签定合同,中航油与该公司约定:石油10月份的平均价格不会超过每桶37美元。实际上,在期权合同生效期间,每桶油价平均上升至美元,中航油因而每桶损失了2###美元。
2004年10月份,国际石油价格达到美元时,中航油的油品期货合同已经高达5200万桶,中航油所持有的作空期货合约如果不想出现亏损,就必须将交易时间一再后拖(简称转仓),同时还需要付出相当于交易额5%的保证金;如果无法补足保证金,将被交易所强行平仓。为了转仓及应付保证金追缴,该公司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金、原本计划用于并购的亿美元联贷及6800万美元应收款项几乎全部用完。
2004年11月份,对新加坡高等法院的“宣誓证词”称,中国航油的未实现亏损已达3580万美元,但“顾及实现亏损对公司的不利影响,公司将部位转仓至2005及2006年。”
陈久霖在给新加坡法院的一份资料中称,国际上有家银行鼓励他进行期货期权交易,并提供优厚的贷款条件。中国的国企在海外面临着如此险恶的市场环境,如果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再不健全,等于睁着眼往对方设计的火坑里跳,仍浑然不觉。
2004年11月29日,以赌经营的陈久森,最终没有在这场金融游戏中走远。中航油因误判油价走势,在石油期货投机上亏损亿美元。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令,公司总裁陈久霖在事发数日后被停职,并搭机回国接受调查。
三、高油价的牺牲者(2)
2、美国SEMGROUP难逃劫难
与其同病相怜的还有SemGroup公司,作为全美国第12大非上市公司,常年运作50万桶/天石油现货交易的业界巨头,因石油交易巨亏亿美元之后于美国国东部时间2008年7月22日宣布申请破产。
自2000成立以来,SemGroup公司快速成长,收购了40多家石油存储和运输机构,并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投资,SemGroup在其对外公布的宣传资料上,把自己定义为“私有的能源中游企业”。其主要的业务范围是能源产品的开采、运输、仓储和批发,覆盖的区域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威尔士、瑞士和越南,总部在美国的奥克拉荷马州TULSA,顽童参观了2007年夏天SEMGROUP的世界最先进的沥青实验室并观摩了SEMGROUP赞助的PGA美国职业高尔夫公开赛。
噩梦开始于期货交易,自2006年Kivisto担任公司总裁后,SemGroup与从事对冲交易的BOK Financial Corp合作进行大量的原油对冲买卖。截至2007年底,SemGroup总共对冲了2100万桶原油。由于大量的投机性投注在石油市场,远远超过了该公司的对冲需要,造成了巨额亏损。
该公司曾进行原油沽空交易,以对冲与炼油商的石油交易。这家常年运作50万桶/天石油现货交易的业界巨头,因库存以及货物在途运输等因素,在石油现货上保有较大的多头仓位,由此该公司在石油期货市场上建立了空头仓位以对冲相关风险。但由于价格上涨不同步等原因使得SemGroup的对冲并不彻底。当时的油价出现大幅飙升,于是该公司购入相等规模的原油期货,企图弥补沽空带来的损失。正当SemGroup改变对冲策略之时,油价却开始回落。巨亏的种子在前段时间油价的疯狂上涨中已经种下,其在现货市场上的多头获益,远远地不抵过其期货市场的空头损失。而这种原油期货交易是在SemGroup的债权人并没有授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