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3/4 页)
过大,上级市委无力监察”为由,将旗山区委和旗山人民公社管委会重新划分开,分地分队伍办公,互不干涉。
将季昌玉逼退之后,杨少宗正式请到了新的调令,回调到旗山担任旗山经济研究院的副院长兼〖中〗国经济论坛执委会常务副〖主〗席,副厅级待遇。
此时,旗山经济研究院已径从省社科院的下属事业单位转变为〖中〗央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直属事业单位,正厅级待遇,同省社科院一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办学资质。
重回旗山,杨少宗很快通过了管委会的决议,继续担任中旗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一职,他终于意识到股份化改革再所难免,虽然像季昌玉、
这样的领导干部并不多见,可那些贪婪的官员迟早会对中旗公司下手。
经历这一系列的风bo,旗山人民公社上下也意识到股份化是必然的结局,不走这一条路,不尽早在海外上市,不尽早引入央企和港资股权形成制衡,地方领导那种不齿的贪婪迟早会毁了中旗公司。
1994年4月,在杨少宗的带领下,旗山人以闪电般的度迅完全了股份化的改革,这段时间,胡祖铭也紧急从香港返回,参与到整个股份化改革中。
最终的方案是先将中旗资产管理公司改组为中旗控股(集团)总公司,中旗控股(集团)总公司下属中旗集团一分为二,原有中旗矿业公司重新改组为旗山矿业集团公司,保留集资社办企业xìng质,其余产业并入中旗控股(集团)总公司,包括中旗置地公司、中旗万通证券公司、中旗信托投资公司、中旗国际投资公司。
中旗控股继续简称中旗集团,实际上已经是旗山公社资产的主要经营单位,并对中旗集团实施3o:4o:1o:2o的股份制改革,由公社持有3o%,旗山人民公社所有社员按人分摊4o%,中旗创业持有1o%,最后是中旗集团的职工和管理团队分得2o%。
中旗集团旗下原有中旗五洲国际酒店管理公司改组为五洲国际酒店集团,由中旗集团、香港新世界集团、长江实业、〖中〗国国际信托总公司联合持股,中旗集团通过中旗国际、中旗信托和富旗集团等子公司实现52%齿的占股比,并和香港新世界实现换股协议,中旗国际投资公司持有新世界集团5。4%的流通股。
中旗集团旗下旗珍集团通过和长江实业、新世界集团换股,将旗下持有旗珍集团的股份缩减到7o%,并在香港实现整体上市。
1994年5月,旗纺集团和淞州市委国有资产管理中心达成换股协议,用7。5%的股权换取淞州联合纺织总公司,实现在淞股的借壳上市。
同年5月底,中旗集团旗下富邦化工集团、惠友电工集团、海螺集团、富力集团、神州集团6续实现股份化改革,管理团队和员工持股15%,中旗集团持股7o%左右,余下股份通过一连串的换股协议,不断和外资、央企换取股权比,特别是通过和香港招商局的换股,用富力集团14%的股份换取〖中〗国通商银行13。4%的股权。
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在6月份之前,杨少宗不仅完成了中旗集团大多数的股份化改革,同时解决了中旗集团的资金链问题,在手里再次聚集着两百多亿的资金。!。
第一百五十九章 学者中的败类,败类中的学者
杨少宗。
一个谜一般的人。
永远不要低估他在旗山的影响力,毕竟是他一手造就了今天的旗山,季昌玉犯了这个错,所以也滚出了旗山。
杨少宗有理由讨厌季昌玉,甚至是比讨厌郭右宾更加讨厌。
如果不是季昌玉,中旗资产管理公司不会遭遇在1993年底那么困难的局面,杨少宗离开中旗公司去首都赴任的时候,中旗公司手里的流动资金是两百多亿,等他临危赴命,再次成为中旗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的时候,中旗公司手里只剩下不足二十个亿的流动资金,还是从旗珍等下属子集团中抽调出来的。
季昌玉以为自己是个专家,却耽误了旗山整整一年半的发展,而季昌玉唯一的功劳就是让旗山人空前的再次团结起来,大家重新回到杨少宗的身边。
即便是在季昌玉走后,大家还继续骂着他,将他比喻成狗屎一般的臭货,这种骂声一直传播开,甚至连省委的领导都听到了。
连畜生都不如的东西……省委一位领导在接见旗山公社的某位青年企业家时,那个青年企业家就这么直接的肆无忌惮评论季昌玉。
季昌玉对旗山是有过功劳的,可现在,所有功劳都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