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3/4 页)
不会有夹的缺口,如果发展的非常好,以后县委会单独对这个问题进行长期全面的考量。”
顿了顿,他又道:,“现在看来,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
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提起郭右宾那一套的旗山大镇中心论,将旗山、旗河和黄集三个地区合并起来。在此基础上,你们可以将工厂都放到旗河和黄集地区。”
杨少鼻苦笑,道:,“暂时可能没有多少可行xing!”
季昌玉也不否认,道:,“确实是这样。”这天晚上,杨少宗和季昌玉谈了很多,也算是达成了一个新的共识一只要他能完成县委下派的产值任务,旗山这个地方究竟要怎么搞,基本可以由他说了算。
按照这个规划1,旗山地区1咽年的产值要达到二十亿,即便是对杨少宗而言也近乎于不可能,特别是在广州厂区和宁州厂区同时嗷嗷待哺的情况下。
不管季昌玉将话说的多么漂亮,事实就是事实季昌玉从来就不是一个好东西,压榨下级一贯是他的拿手好戏,这就意味着旗山食品总厂在1989年至少要做到25个亿的产值,宁州厂区和广州厂区加起来要达到10个亿才能让宁州地委、广州地委领导满意,而在旗山则要保持15个亿的产值,剩余5个亿的任务则从旗山的其他产业中寻找。
杨少宗现在比较烦恼的问题是如果今年一下子在旗山做到了25个亿,季昌玉会不会立刻修改计划,要求他明年在旗山实现30个亿,还不是原先25个亿的产值计划。
所以说,季昌玉这种领导也是蛮讨厌的。@。
第一百二十四章 政经分离,一统两分
杨少宗发天晚和考虑了一夜,渐渐也能理解季昌玉的压力。
为了避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杨少宗已经将大约4个亿的产值转移到1月份做帐,即便如此,煤炭倒卖引发的高产值还是惊人”去年仅旗山一个公社的年产值在账面上就轻松超过15亿。
去年还不能算是季昌玉在淮西县执掌大局的一年,产值那么高,如果在1989年出现下滑,地委难免会将他和什么都没有做的郭右宾相比较,如果在账面上的成绩出现下滑,或者增长不如以前那么强,哪怕季昌玉做的事情更多,人们还是觉得郭右宾比他厉害。
这就是季昌玉现在最大的压力。
想清楚这里面的问题,杨少宗也就能理解季昌玉近乎于胡搅蛮缠的压力了。
第二天一大早,杨少宗月到管委会上班就接到了宋长明的通知,让他去开一个经济例会,自然是要讨论县委关于今年旗山本地产值的任务问晃他正要起身去开会,程治中就到他的哥社长办公室讲了一个小故事。
原来就在杨少宗回到旗山的前两天,季昌玉曾在旗山管委会开了一个会,大家并没有将这里面的很多事告诉杨少宗,说起来也还是很丢人的。季昌玉当时提起旗山年产值要在1989年超过20个亿的计划,他一问完,没有人敢答话,最后是秦大驰说了一句这么大的事情,最好还是要等杨少宗同志回来再谈。
秦大驰说的是实话,在旗山管委会,这么大的事情基本是要等到杨少宗来拍板的,就算是让宋长明去决定,宋长明也不敢决定。
季昌玉正在气头上,当时就发火道:那行,既然你们公社大大小小
的事情都要等杨少宗回来再拍板,要你们这些社长记、哥〖书〗记的也没有意义,旗山以后的大小事情都让他决定吧。
这个事情在旗山管委会内部惊乍了很久,在季昌玉的威慑下,大家只好将旗山原先定好的生产计划任务都改变,改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和杨少宗说清楚。
因为听程治中将这里面的故事说了一遍,杨少宗到会议室的时候已经显得有点晚,其他的公社领导干部都到齐了,就等他一个人。
只等杨少宗笑呵呵的端着搪瓷茶杯坐下来,宋长明〖书〗记就立刻和他问道:,“你昨天晚上和季县长谈到了咱们产值任务吗?”
杨少宗点着头,嗯一声道:,“谈了。”
宋长明〖书〗记继续问道:,“季县长怎么说,能不能稍微通融一下”将指标降一降?”
杨少宗苦笑,道:,“哪能呢?我磨破了嘴皮也没有说通,咱们今年恐怕得是硬着头皮上阵了!”
“这样啊……!”
宋长明〖书〗记显得很失望,旗山的经济形势是很好,可去年那种情况是五十年一遇,今年怎么可能还会遇到呢,年初开会的时候,杨少宗就已经分析过这个问题,当时和大家一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