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3/4 页)
要继续上一个台阶,那就必须进行现代化的设备改造,这恐怕是要很大一笔钱啊。如果想要将产值提升一倍,酒的品质和价格提不上去,那就必须在原浆的酿造能力上下功夫,尽力还是得先将新窖池的工作抓起来”
杨少宗点着头,问道:“费老,旗河大曲的水平还能提高吗,配方和工艺上有没有改进的可能?”
费老沉思片刻,道:“有,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现代化的设备改造,将温控和酵菌都控制在最佳的程度,可这也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实验,眼下还是得靠经验。其实想要提高酒的品质最简单的办法还是先将原浆酿造能力提升上去,将窖池的数量扩大。白酒就是个掐头去尾的工作,中间的那一批原浆顶多占4成,这4成就是好酒。越是好酒,越得将掐头去尾的工作做好。你想要酿造出更多的好酒,必然也就要产生更多的二档原浆。”
杨少宗想了想,道:“费老,那就先这么办吧,旗山酒厂那边仍然是以实验配方和工艺为主要的工作方向,暂时不急着上更大规模的窖池,旗河酒厂这边的工作则是立足旗河大曲的基础,先将产能和质量提升上去,逐步试验新工艺和新技术,抓好现代化酿造技术的逐步深化和人才的培养工作。如果可行的话,明年在旗河酒厂就加快进行一批新窖池的建设,分期三年建设三批,将旗河酒厂现有的原浆酿造能力提升上去”
费老点着头,道:“这样是比较合适的,另外也有一点,旗河酒厂这些年在进料的工作上抓的不是很严,这两年更是特别松,其实,这和他们的酒质下降有莫大的关联。我这些天翻看了他们的厂志,其实他们在六十年代的时候也曾用过川北的糯红高粱做料,用徽北的小麦和鲁南的豌豆混合作曲,那也是旗河大曲夺得部优称号的配方。78年的时候,他们采用徽南的黏高粱做料,虽然当时是拿到了省轻工业厅的食品工业技术奖,但我觉得这里面的水份很大,十之八九是厂里领导动了手脚。”
杨少宗嗯了一声,道:“省厅无非说是做一做技术实验,看看能否用徽南的高粱酿制好酒,结果他们就实验出来了,其实呢……他们不过是揣摩上意,根本没有实验出很好的技术方案,顶多是用以前的酒来充当实验酒,弄虚作假”
费老感叹一声,和杨少宗道:“这种事情太多,咱们就不说了,现在重新开始进料的话,我会让唐玉栋他们注意一下,重新选用川北的糯红高粱,实在不行也可以用陕南的高粱。另外,现在国内酿酒业也有人提出用麸曲酿酒,这个是新技术,我去年还在鲁北的一家酒厂参观过。咱们正常的大曲出酒席需要半个月到三个月,麸曲的发酵期明显快了很多,几乎只要一个星期的时间,而且出酒率极高,问题是刚酿制的原浆口感一般,必须在蒸馏的过程中同时加入香料调配,还要用其他的好酒原浆进行调兑,后面陈放几个月就差不多了。”
杨少宗想了一下,问道:“这个方法可以在旗河酒厂试一试?”
费老道:“完全可以啊,如果只是生产中低档的普通大曲酒,这个工艺还是非常有优点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出酒率高啊,只是勾兑、调兑和蒸馏的要求比较高,纯粹靠经验和老师傅的水平是很难有把握的,需要进一批设备。”
杨少宗笑了笑,道:“那就这么做吧,我也不懂酿酒行业的这些门道,费老,您多把关。咱们反正就是一个思路,旗河酒厂和旗山酒厂加起来形成两个高低搭配的品牌。”
费老沉思片刻,道:“我明白,其实我最近也在琢磨,但用两个恐怕是不够的,因为旗山酒厂和旗河酒厂的配方工艺截然不同,属于两种香型,旗山的工艺属于浓香型,或者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四特型,而旗河则属于典型的清香型白酒。”
杨少宗道:“那就做三四个品牌,总之,基本原则是高档的酒坚决不卖低档酒,低档酒也不要向高档做尝试,相互搭配好,充分提高原浆的利用率”
费老点着头。
两个人就在窖池车间里商量着这些问题,慢慢也将旗河、旗山两个酒厂未来的发展思路都理清楚。想要在旗河酒厂试验新工艺是可以的,但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很可能需要四五年的时间,如果将旗河酒厂翻身的希望都指望在新的酒型上,那真是要等到黄花菜都凉了,最好的办法还是立足旗河大曲现有的配方紧抓进料和生产管理,将产品的质量重新提升上去,再换个牌子打出去。
费老和杨少宗谈来谈去,两个人都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在旗河大曲的基础上重新打造崭新的旗河珍酿,实际上就是用旗河珍酿取代原有旗河大曲的定位,尽量向高端靠拢,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