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3/4 页)
季昌玉那边倒真是要找杨少宗谈事情,见到杨少宗就将他一起带到淮西水库去察看淮西啤酒厂的生产情况。季昌玉是另外一种风格的领导,他绝对不和你谈人事之类的问题,更不会就旗河酒厂的问题表态,他只抓工作,你爱站哪边就站哪边,他不在乎,反正他只管抓出成绩,出了成绩就离开淮西这个破地方,重新找个更有基础的好地方。
淮西啤酒厂原先是淮西县轻工业局直管企业,凹年以后,江东省的县一级不再单独设立轻工业主管单位,县里的轻工业局和机械局合并成新的淮西县工业局这家国营小厂就进入了淮西县工业局的主管序列。
这家厂子是67年建厂,前后的投资加起来也不过一百多万圆,设备还是七十年为主,职工有六百多人,生产的淮西牌啤酒基本卖不出淮西县。以前是计划经济,淮西啤酒厂还有一丁点的生存空间,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慢慢开启了,就连乡下也都宁愿喝淮海啤酒厂生产的琵琶湖啤酒。
淮西啤酒厂当初的设计产能是5000吨,实际上在这几年的生产中根本没有达到这个规模真正的产量不足两百万瓶,仅相当于设计产能的1乃,假如计戈小经济彻底消失,这个产能就更可怜了。
国营企业在85…95这十年的黄昏期中的困难是多种多样的,淮西啤酒厂的最大问题有几个方面。一是管理混乱二是生产水平差,三是缺壬营销能力。四是领导瞎指挥,县工业局派来的厂领导根本不懂企业管理。
旗山肉联厂接收这家啤酒厂后,杨少宗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宋小b派过来担任副厂长,又从卫永勤那里抽调了一个叫蔡勇华的车间主任,提过来担任代厂长,让他们两个人负责对啤酒厂进行整改两个人在淮西啤酒厂的工作自然也得到了季昌玉的鼎力支持。
蔡勇华是搞汽水饮料行业出身,也不能算是绝对的外门汉,他抓生产,宋小b抓销售,这是一个基础的搭配班底。
在技术上面杨少宗还是请费老和省食品工业研究所的江所长帮忙,从长江啤酒厂返聘了一名老专家,原先是长江啤酒厂的副高级职称的酿再工艺师。
三个人的班底一凑,现在先从整改开始,凡是三年内未上班的非内退职工一律强制停岗,其余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强制签订聘用合同。
既然是啤酒厂,工艺水平不提升,再怎么整改都没有意义。
季昌玉还是明白这个道理的,这天下午就带着杨少宗一起去厂里视察专门找蔡老谈厂里的啤酒酿制工艺问晃谈完之后,季昌玉和杨少宗中午就在职工食堂吃饭后一起坐车回县里。
季昌玉坐的是一辆普桑,杨少宗至少开了十年普桑,一时手痒,非要给季昌玉做一回司机,乐呵呵的将司机小陈挤到副驾驶座上,自己开着这辆普桑刷的就上了县里的柏油马路。
车刚上道,季昌玉就和杨少宗问道:“小杨,你对这个啤酒厂到底有多大的计划?”
杨少宗想了想,道:“计划很大,不过……,…我其实更想从一家大啤酒厂做起,技术人员多嘛。现在也无所谓,关键是要找几个更合适的人。专业人员管专业事情,咱们不过问,只看成绩。”
季昌玉一口咬定道:“我就是这个意思,我觉得你在旗山酒厂搞的那一套就很不错,你的酒厂还没有办起来,我这已经想等着看看你们能酿出什么样的好酒。只凭那些老专家坐在那里打点,我就相信你们能酿出好酒。这个招法不错,你就给我来个故伎重施,多从外面聘请一些专家能手过来,将咱们这个厂子办大点!”
顿了顿,他又很习惯的一捋头发遮住中间的秃顶,还很有气势的补充道:“我的目标很简单,三年之内,你要将这个淮西啤酒厂办成县里的龙头企业,年产能要达到五万吨,和长江啤酒厂相抗衡!”
杨少宗呵呵笑着。
他还不明白吗,季昌玉一不留神就会强调三年,三年又三年,三年之后的他就达到了提正处级的资格,当然是一定要在三年之内抓出成绩。
季昌玉这个人是好是坏不用评说,只有一点是最清楚的,这个人想做官,而且是非常高的官。
杨少宗心领袖会的微微笑了一会儿,从后视镜里看了神情坚定的季昌玉一眼,笑道:“放心吧,季县长。五万吨的规模不是很难,您要是上报计划小,那就直接喊出十万吨的计划“……,当然,再高就不能喊了,咱们基本等于从零办起,底子薄。”
季昌玉ting有兴致的点着头道:“好啊,那就和省轻工业厅报个十万吨的计划,明年开始大规模上设备,你到时候准备上国产设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