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3/4 页)
温馨的大家庭里,一家人吃饭,小孩先拿起火腿肠吃起来,然后是刘晓庆端上一盘蒸熟的火腿肠切片出场,桌子上的一个盘子里另外有几十根旗牌火腿肠样品,大家说一声“旗牌火腿肠,好吃又营养”。
这是一个几乎谈不上创意的简单广告,所有焦点都在刘晓庆的身上,其他人只是她的背景。
国内的电视广告也只是在一个刚起步的阶段,这样的广告就足够有效果了,焦点不在于创意而在于刘晓庆,黄导将广告的策划案看完之后也没有觉得有问题,只道:“这个简单啊,一天就能拍完,只是后期剪辑的时候稍微注意一下字幕和贴片的问题行,我下午就去找她谈一下,看看她是否愿意。”
萧薇忽然笑道:“我们能不能请她吃个饭,我还蛮喜欢她的,想见一面交个朋友”
黄导想了想才道:“她一般不和商家吃饭,不过,你们既然是旗山公社的领导同志,她应该是可以例外吧。这样,你们给我个电话,我下午联系她,如果她没有问题的话,那我请她晚上来赵家楼饭店吃个饭。”
“行啊”
萧薇不免是有些高兴,即便是她也总有点追星的乐趣。
黄导也没有等到回去再打电话,就在赵家楼饭店,他就去给刘晓庆打了一个电话,大约谈了十多分钟便请了她晚上在赵家楼饭店吃饭。
黄导这段时间也没有其他的工作安排,还是挺悠闲的,就继续回来和杨少宗、萧薇、陈青文一起闲谈国内的广告业务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还能属于第四代导演,特别是黄导的《小花》为中国电影在1978年之后拉开了一个大幕,可是,在他们身后的第五代导演也已经就要全面绽放出新的光彩。
特别是88年的《红高粱》一出,整个中国都知道了第五代导演的存在。
第四代导演们完成了承前启后和打开改革时代文艺序幕的工作后,渐渐开始被第五代导演所取代。
此时的黄导在《小花》之后陆续又完成了两部电影,一部是《死者对生者的反问》,另一部是《贞女》,这两部电影在国内的票房成绩非常差,实际上根本没有多少观众能够看懂,只是在国外拿了不少奖。
首都电影制片厂的领导们就说黄导的电影能得奖,可惜老赔钱,拍一部陪一部。
这番话的压力很大,黄导这两年基本都属于停工期,报上去的拍摄计划也无限制的拖着,正好杨少宗和萧薇联系他拍一个广告片,闲着也是闲着,他居然就答应了。
北京的一月正是大雪纷飞的时刻,天上飘落着那洁白的雪花,将视线里的一切都铺盖起来,只剩下无尽的白色世界。
很美。
杨少宗默默的看着,听着他们三个人聊天。
萧薇是一个很特殊的电影爱好者,她很高兴能见到黄导,两个人谈的很热烈,说着说着,黄导就说他最近有点想拍一部刑警的片子,感觉这个能不赔钱。
他这两年的压力是挺大,拍一部陪一部,虽然拿了不少奖,领导见面总是很热情,实际上却真的不待见他。
在机关工作了几年,萧薇见识多,有时候很成熟,有时候还是个女孩子,她就觉得拍刑警的想法挺好,非常好,赞不绝口,还给黄导出谋划策。
杨少宗饶有趣味的听着他们三个人热烈的聊天,忽然觉得如果能将黄导这个人搞定,邀请刘晓庆拍广告的可能性应该会非常大,没有黄导,刘晓庆也不会冒出来。
这里面总是有提携之恩的。
想到这里,他忽然道:“黄导,我倒是以前听一个朋友说了个故事,说是一个山区小镇派出所的警察丢了手枪,里面还有三颗子弹。他知道偷枪的人肯定是有想法的,不是要抢劫就是要杀人,所以啊,他就开始秘密的寻找自己的枪……”
他说的这个故事毫无疑问就是《寻枪》,一部既有趣又很悬念的电影,最终说到了假酒的问题,子女教育、个人正义、政府机关等等问题。
杨少宗之所以要说这个故事,恰恰是这个电影在这个时期更容易引起共鸣,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为了钱,人们几乎敢做任何事,不惜造假酒导致他人的死亡更是罪恶之手。
杨少宗将这个故事的结构调整了一下,又牵出了镇政府领导对假酒厂老板的包庇问题,甚至片面的不信任主人公,更信任酒厂老板之类的新故事。
经过他这样的调整,这个故事的冲突性就更大一些。
听他说完,黄导当即就拍掌叫好道:“哎呀,这个故事太好,太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