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第1/4 页)
桑执政后相继采用了几项措施来解决财政问题。一项是更定钞法,于当年三月颁行至元宝钞。另一项,最重要、反响最大的,是钩考中书省和全国各地钱谷。首先检校中书省,查出亏欠钞四千七百七十锭,昏钞一千三百四十五锭。桑哥志在严厉整治中书以张声威,遂审问省官,参政杨居宽自辩:“实掌选,钱谷非所专”,桑哥令左右拳击其面,责以用人不当。
参政郭佑被“多所负,尸位不言以疾为托”,也遭到殴辱。十月,杨、郭二人均被处死。以失职之罪竟诛参政大员,殊属苛重,桑哥当总制院使时少人走他的门路得内旨授官,其中必须通过中书的,有些被杨居宽裁掉,裁不掉的也被记下其得官之由,因此桑哥怀恨,乘机报复。
当时凡仓司无不钩考,声势甚厉,御史台吏王良弼与人议论说:“尚书钩校中书不遗余力,他日我曹得发尚书奸利,其诛籍无难。”桑哥闻其言良弼,以诽谤尚书省政事罪杀之,籍其家。
桑哥遂以钩考事重,奏置征理司正三品,专治合追财谷。十月以各行省欺盗、亏欠钱谷必多,除湖广省已委其平章要束木自查征偿外,奏请派尚书参政都、户部尚书王巨济等省、院、台官十二人理算江淮、江西、福建、四川、甘肃、安西(陕西)六省钱谷,每省两人,特授印章,并给兵以备使令和护卫。
于是钩考范围扩大到了全国(除云南、吐蕃外)地普遍进行清查和追征积年欠钱粮,期限严急。钩考的目的完全是为解决国用不足问题在桑哥上奏中说得很明白:“国家经费既广,岁入恒不偿所出往岁计之,不足者余百万锭。自尚书省钩考天下财谷陛下福,以所征补之,未尝敛及百姓。”由于旨在多征钱粮,所委任钩考官又多贪饕邀利之人,行省承风,严厉督责下属,唯求增羡,除责偿于亏、盗钱粮的官吏外,势必主要逼取于百姓。
通过实行钩考追征欠钱谷,只能暂时补足一下国用,桑哥提出又一项措施,即增加赋税:盐课每引由中统钞三十贯增为五十贯;茶课每引由五贯增为十贯;酒醋税课增额十万锭,大增商税为25万锭;有协济户18万,入籍以来只输半赋,今增为全赋。
桑哥还提出了另两项增收节支的措施。至元二十五年四月,他奏言:“扈从之臣,种地极多,宜依军、站例,
之外,验亩征租。”准行之。“扈从之臣”系指怯量土地而不纳地税,现在令他们按军、站户体例,占地超过四顷的都要交地税。
其年十二月,他又提出:“有分之臣,例以贫乏为辞,希觊赐与。财非天坠地出,皆取于民,芶不慎其出入,恐国用不足。”世祖令:“自今不当给者,汝即划之,当给者宜覆奏,朕自处之”。赏赐诸王贵戚(即“有分地之臣”)是当时一项巨大的财政支出,在国用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桑哥不得不予以裁抑。
按照桑哥的建议,还收缴了安西王相府印。皇子忙哥刺之子阿难答嗣封安西王,另一子封秦王,桑哥认为一藩二王不妥,遂诏罢秦王之封,收还其印;东道诸王胜纳哈儿用“皇侄贵宗之宝”,桑哥谓“宝”非人臣所宜用,奏改授“济南王印”。以上几条都触及蒙古贵族以至皇室成员的权益,桑哥也敢于提出,并被采纳,可见忽必烈对他的宠信程度。
除了任用桑哥之外,为了集中力量首先征服海都,忽必烈南宋的各种行为也采取极为克制的态度。的意图只在镇边,并不急于攻宋。宋私商违禁越境买卖,诏宥之,还其货,听榷场贸易;甚至当对于四川正在进行的招降王立,也吩咐在暗中执行,不得暴露国信,虚称当待“秋高马肥,水陆分道而进,以为问罪之举”,藉以慰抚军心。
对于江南却是十分示好。诏命江淮释教总统杨琏真加遣送南宋宗戚谢仪孙、全允坚、赵、赵太一回江南省亲,然后又以留梦炎等南宋故臣为首展开了新一轮的议和活动。
正在江北打的火朝天的时候,大宋却接二连三的遇到了喜讯,首先是乃颜遣从日本转到而来,要与大宋结盟,攻击忽必烈。这个事情还在考虑之中的时候,海都尝到了火器威力的甜头,也向蒲寿庚下了大量的订单,请求给予补给,三方互相约定,永不侵犯。
正在得意之间,江北忽必:却是命令自己的孙子答剌麻八剌为南王,前来洽谈议和事宜,由答剌麻八剌的封号上就可以看出,忽必烈暂时对于大宋没有什么敌意,因为北方鞑子,无论是女真还是西夏、蒙古,只要对南方封王,无一不带有“平”、“镇”“扫”之类的征服之词,而对于答剌麻八剌的封号仅仅是南王,而不是平南王,就可以看出了向大宋示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