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差不多”有时会差很远,无论是相差0。1mm还是0。1s,都是毫厘之差,天壤之别!竞技场上,冠军与亚军的区别,有时小到肉眼无法判断。比如短跑,第一名与第二名有时可能相差0。01s;又比如赛马,第一匹马与第二匹马相差仅半个马鼻子,差几厘米而已。但是,冠军与亚军所获得的荣誉与财富却相差天壤之别,全世界的目光只会聚集在第一名身上。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品质总是可以允许存在一个AQL值(可接受质量水平),AQL值意味着我们做任何事总是有个偏差。假如每一道工序可允许0。1%的不合格率,那么一个流程(假设由100个工序组成)结束后产品的合格率只有37%。这就是我们的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故事。如果我们的工作每天可以允许1个偏差,那么一个庞大的公司能经得起多少个1%的偏差?凡事差不多就可以了,问题就是这个差不多真的就是差不多吗?其实差不多意味着差很多。
。▲虹▲QIAO书吧▲
第44节:凡事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太较真(4)
凡事最怕“认真”二字,当你讲“差不多”时,请你考虑一下,你可以更进一步,不用讲“差不多”的。如果一直“差不多”,最后就会差很多!
彻底告别“差不多先生”
也许在生活中,“差不多先生”对样样事情都看得破、想得开、不计较,能算做是一个“老好人”。不过在职场上,“差不多”的心态却是必须杜绝的,因为每个员工都是团队的一分子,如果每个人都是“差不多”,不仅会导致组织难以获得利润,甚至还会因不慎造成重大事故。
有一家企业引进了德国设备,德国工程师在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时,发现有一个螺丝歪了,但是它的紧固度没有问题。我们的工程师却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有六角螺丝的紧固度不可能都一丝不差,差不多就行了。德国工程师却坚持说:“不,这完全可以做到。六角螺丝歪了,是因为在拧这个螺丝的时候,没有按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后来的调查发现了是我们安装工人的问题。按照技术操作标准要求,上这些大螺丝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个人固定扳手,另一个人拧螺丝。可是我们的操作却是一个人上螺丝,另一个人休息。
不少人面对工作总是将“差不多、过得去、慢慢来”挂在嘴边,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工作自然会出一些漏子,而当问题出现后,又总是给自己找借口:“不就是螺丝拧歪了吗,又影响不了大局!”“不就是报表里错了一个数字么,下次注意点就行了。”“不就是文件页码装订错了么,下不为例就是了。”如此等等。
这种“差不多”心态要不得!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努力避免陷入到这个误区当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多问自己几次“真的可以‘差不多’吗?差的那一点会给自己、给公司、给顾客带来什么害处?”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彻底告别“差不多先生”,真正杜绝“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工作失误。
※BOOK。※虫 工 木 桥 虹※桥书※吧※
第45节:工作被动,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1)
11。工作被动,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
在企业和组织里,不乏这样的员工:他们常常认为只要准时上班,按点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就是完成工作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领工资了。他们工作被动,主动性差,像“算盘珠子”似的,拨一下动一下,不拨不动,做事时没有用脑思考,从来都不会主动地去找一些事情做,眼睛里面看不到工作,看不到事情,有时甚至上级或者领导交代的工作都是应付敷衍。
拥有这种打工心态的人,通常是消极被动地等待工作,而不是主动出击。
在工作当中,不要被动等待,我们需要的是全面检视自己的工作,看看被动工作是不是已经限制了自己的成长。
工作自觉主动
在现代职场里,有两种人永远无法取得成功,一种人是只做老板交代的事情,另一种人是做不好老板交代的事情。这两种人都是老板首先要炒“鱿鱼”的人,或者是在卑微的工作岗位上耗尽终生的精力而毫无成就的人。
比尔·盖茨曾说:“一个好员工,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去做事,积极主动去提高自身技能的人。这样的员工,不必依靠管理手段去触发他的主观能动性。”
微软副总裁李开复也说过相似的话:“不要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地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