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页)
室规模与太上皇的规制不合。
此为权宜之计,长远来说,须另择地为太上皇营造新宫。
朕想好了,可在宫城之东北建设永安宫,那里地势较高,气候适宜,最适合太上皇居住。
只是现在国库空虚,一时无力建造,可数年后再动工,但你们现在就要着手绘制宫殿图样。”
殿中监唯唯答应。
李世民接着说道:“太上皇迁出宫城之后,原太极宫内不得增加一砖一瓦,将之清扫一番即可。
如今国家正是困顿之时,为太上皇修缮宫室,别人会说这是朕的孝心。
若再对太极宫修缮一番,即是奢费了。”
过了一个月,李渊搬出宫城迁入大安宫。
李世民令袁天纲择良辰吉时,以选定迁入太极宫的时辰。
袁天纲欲按礼仪准备一次隆重的庆典,李世民不许,说道:“仅仅换一个宫殿行朝会之事,要那么多的虚礼干吗?只要选好时辰,其他的就不要备了。”
是日朝会之前,文武官员静静地在待漏院等候。
既而良辰已到,他们按班谒见。
太极殿较之东宫毕竟阔大许多,就见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分文、武两方站列,其中又按班序排列为一品班、二品班、三品班、四品班、五品班。
即使如此站列,殿内并不显得拥挤,场面疏密有度。
这时,李世民入殿升入御座,百官依序开始奏事。
太极殿日勉群臣 风陵渡夜访旅客(4)
待奏事完毕,场内一时出现了静寂。
李世民眼望群臣,缓缓说道:“朕今日与众卿一起到此殿议事,按说也很寻常。
然朕到了一个新环境,就想有所变革。
算来朕即位,已二年有余,每每朝会之时,皆按规定班序及仪制理政。
朕一开始还觉得新鲜,现在却感到有些乏味了。”
群臣面面相觑,不知道皇上今日为何说出这般话。
要知道朝会是最严肃的场面,难道他要日日变换花样不成? 李世民的御座左前案上,一般会放着两摞纸套:一摞是朝廷欲颁布的诏制,一摞是臣下的奏章。
李世民立起身来走到案前,顺手翻了一下,然后问道:“玄龄,记得旧制中有‘五花判事’一说,是不是?”
房玄龄出班答道:“是。”
遂将“五花判事”的内容说了一遍。
原来前朝中为防止诏令中的漏洞,诏敕由中书省拟好之后,由六名中书舍人先行阅读,他们各执其见,将其意见杂署于其上,即名之为“五花判事”。
其后,再由中书令和中书侍郎会审,交由门下省审查。
诏敕到了门下省,由其给事中和黄门侍郎驳正之,再返回中书省修改。
如此,可以保证诏敕比较慎密。
李世民点点头,唤出温彦博和王?道:“中书省和门下省最近行文,是否按‘五花判事’之原则来匡行?”
温彦博答道:“陛下,中书省每起草一道诏敕,门下省皆认真驳正,臣等不敢有任何偏差。”
李世民冷笑道:“什么行驳正之事?朕为何就没有任何听闻呢?中书省和门下省皆是机要之司,若诏敕有不便者,须据理论执。
然二年之间,你们中书省起草诏敕后,门下省仅是依例看一遍即退回,顶多改上几字,这是行驳正之事吗?哼,若让你们仅仅起草一道文书,朕随便从太学中挑选数人即成,何必还要苦苦择贤任才呢?”
李世民这番疾言厉色,吓得群臣不敢吭声。
温彦博和王?低着头,心里想不通李世民缘何今日没来由地发火。
魏征现为秘书监,隐隐地明白李世民发火的原因。
原来有一日李世民对他感叹道:“众人做事,往往时间一长,就会依照惯性行事,不想再增添新意。
若使新政能见成绩,须日日出新,方有结果啊。”
魏征答道:“陛下所虑极是。
众人勤勉办事,是为政基础,若使他们常常推陈出新,还要陛下在其身后猛击一掌。”
李世民说道:“惰性使然,像朕也想日日找些乐子,这样最是轻松,可是天下并未摆脱困苦的局面,确不可掉以轻心。”
魏征猜测,李世民今日的此番作为,无非想借机会勉励众人一番。
果然,李世民将矛头直接指向温彦博:“中书省为机要之司,每出一诏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