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品读水浒人物百家讲坛dvd > 第8部分

第8部分(第2/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游戏降临:从单机开始逐步成神斗罗v:从捡到失忆的比比东开始卢丹妮邓佳哲末世:囤女神,系统百倍返现全球灾变:开局建设神级战车初之心盛霆烨长夜尽头周铮穿越成太子的小说傅啾啾穿越小说领先人类一千年原神之旅行者在漫威让你练短跑,你破了世界纪录?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精灵之我是农场主穿书后我成了小拖油瓶顾总太太把你拉黑了乔若星顾景琰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大唐贵婿模板奥尼尔,美女都是我的充电宝王者:是个英雄就超标,别太离谱

形象塑造上来说,我个人觉着林冲是《水浒传》的人物当中最有艺术灵性和最出彩的一位。《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我个人最喜欢林冲。好,我们感谢周先生带给我们的精彩演讲。(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水浒传》与水浒戏…刘荫柏

主讲人简介:

刘荫柏,满族,1941年生于黑龙江,拜泉县人。出版著作《魏征》《李泌》《马致远及其剧作论考》《元杂剧史》《洪升研究》《中国古代杂技》《中国武侠小说》《西游记研究资料》《封神演义导读》。并以上官云龙笔名写过武侠小说。1991年为研究员,1996年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7年为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关汉卿研究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

内容简介:

《水浒传》这部古典文学名著之所以变得家喻户晓,与广泛流传的不同版本样式的水浒戏是密切相关的。有很多目不识丁的人一说起水浒中的人物故事,都能娓娓道来,说得头头是道。那么是先有书还是先有戏呢?其实早在元代社会就已经出现了很多水浒戏,尽管元杂剧中目前存在的有名姓的剧目不太多,但是元杂剧促成了《水浒传》这本书的形成。元杂剧中的水浒戏都还有草寇性质。并且出现最多的就是李逵的形象。这一点表现了元代人对除暴安良英雄的歌颂。г米г花г书г库г http://www。7mihua。com

那么到了明代,最丰富的就是传奇了,明代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把水浒英雄人物都纳入了忠义道德天理这个规范来歌颂他。因为明代的剧作家都是士大夫阶层,都是在明朝政府当官的。所以他要把他纳入这里才能歌颂他。比较有名的就是李开先的《宝剑记》。主要写林冲,他笔下的林冲就不是《水浒传》中的林冲,而是真正的士大夫林冲。首先是林冲因为看不惯高俅童贯这些人的卑劣行径,他上书弹劾人家,所以高俅才报复他。那么这样他把林冲的思想更符合封建正统了。

另外明代的传奇中还有一个就是沈璟的《义侠记》,比较有名。它取《水浒传》中23回到32回这十回之间内容写的,主要是武松。那么他笔下的武松跟《水浒传》中的武松也不一样。也是封建正统的味比较浓。因此我们从明代这些传奇中来看,它突出忠义,突出天理,把它纳入封建社会道义的轨道来写。这是明传奇和元杂剧思想上的一个特别大的区别。

到了清代就出现京剧了,那么京剧也大量地改编了水浒戏,把水浒故事改编成京剧。比如说有名的像《野猪林》《丁甲山》《石秀探庄》等等。

(全文)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水浒传》这部古典文学名著之所以变得家喻户晓,与广泛流传的不同版本样式的水浒戏是密切相关的。有很多目不识丁的人一说起水浒中的人物故事,都能娓娓道来,说得头头是道。那么水浒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水浒传》又牵引出多少不同版本的水浒戏?今天我请来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刘荫柏先生为我们专门讲《水浒传》与水浒戏,大家欢迎。

刘荫柏:《水浒传》和水浒戏之间关系是比较密切的。但是《水浒传》和早期的水浒戏,元杂剧中的水浒戏关系不大。而《水浒传》它吸取过元杂剧中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它后来基本上是独立的。

《水浒传》这个故事本身它是根据宋代真实的人物宋江的事迹演化而来的。我们看《宋史》,它里头没有《宋江传》,只是在后来的一些野史中提到他。比如像徐梦莘的《南宋北朝会录》,还有像杨仲良的《通鉴纪事本末长篇》,还有李埴的《皇宋十朝纲要》,这里头提到过。说宋江投降以后征过方腊,那么在当时宋代文人比如说像《夷坚志》乙志卷六上,叫蔡侍郎这个人,这个里头记载好像水泊梁山等人降了以后全被他杀了,下场极惨,全部被杀了。那个当然有带小说的性质,蔡侍郎后来突然得病死了,然后他的亲信王生请来道士,后来见到他的灵魂。他告诉他让他转告他老婆,说他现在下狱受罪了。他老婆就说我就不让他杀梁山泊的人,五百个人投降,都给杀了。

另外我们从《宋史·蒲宗孟传》,这个人是王安石新党最得力的一个人。那么他是对梁山所谓惩处最狠的一个人。他被迁到郓州当官的时候,他凡是逮着水泊梁山的人都酷刑,甚至连小偷都挑断脚筋,把脚筋都给挑断了。这个人呢,就是当时持新法忠于王安石的这种人。所以后来元代人陆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落跑弃妃:王爷爹地是混蛋孤钵-满朝凤华一梦上北大嫣然笑,皇后乱红尘一吻偷心仙脉传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