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页)
简单模仿隋文帝的做法,须有诸项措施辅之。
第一,要将其部落依地域分离开,依我国州县制度设立区域政府,由其首领领之。
在其上,设立都督府,由朝中派人任都督,就近管理。
第二,选各部落首领入京为官,以其为质,约束其部落不可轻举妄动。”
温彦博的主张与别人不同之处有三:一是保留突厥习俗,使其相对集中居住在朔方至定襄一带的区域内,由各部落首领任州县长官,实行区域自治;二是不将其流入大漠,朝廷就近加强管理,设置都护府统领各自治州县,以加强与中央的联系;另择其首要者入京为官,以羁縻其部众;三是对突厥人采取教化的手段,采取渐进的方式使之与内地人逐渐融合,避免民族间容易发生的矛盾。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安北境群臣献策 设督府恩威并施(6)
众人听温彦博说出这样一番主张,大多数人认为该法比较稳妥,暗暗点头。
李世民问李靖道:“药师兄,你刚刚与突厥人交过手,温卿所言还算妥当吗?”
李靖每到大庭广众的地方,往往沉默寡言,话语不多,与其在战阵上叱咤风云的架势反差极大。
他今日听了众人的议论,也觉得温彦博的主张最全面且稳妥,要知打一仗毕竟是一忽儿的事情,打仗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要想让地面上长治久安,须有稳妥的办法安抚之。
他见李世民来问,急忙奏道:“陛下,臣以为温令所言是最好的主张。”
那边的魏征忍不住站了起来,拱手向李世民谏道:“陛下,臣不敢苟同李仆射的观点,其实温令刚才所言,经不起推敲,且祸患极大。”
魏征转头质问温彦博:“温令,你多次出使突厥,难道不知道突厥人的习性吗?自古以来,夷狄人面兽心,弱则服从,强则叛乱,为其常性。
突厥人现有十万余口,你让他们居住在朔方之地,离京畿不远。
数年之后,其生息倍多,必为心腹之患。
你口口声声说不简单模仿隋文帝故事,我却看不出你这样做与其有何二致?”
魏征心中坚定了突厥人人面兽心的信念,想将他们流入大漠任其自生自灭,从此不用再为之烦心。
温彦博微微一笑道:“魏监,你说出这样一番话,倒让我想起贞观之初的一段故事。
那时你与封德彝辩论,强调要用教化为主对待民众,不能用严刑霸道的手法。
时间过去不到四年,你缘何就改变了想法?”
魏征一愣,继而强辩道:“对呀,对中土之民施以教化手段,我朝现在不是一直这样做吗?温令,突厥人居于蛮荒之地,无教化的基础,怎么能适用于教化手段呢?”
“嘿嘿,依魏监所言,突厥人非为人类,压根就不能教化吗?”
“同样是人,毕竟有区别。”
“我记得孔子有言:有教无类,天子之于万物也,天覆地载,有归我者,则必养之。
魏监,现在突厥破灭,归附我朝,你不加怜慰,要将之推入大漠之中,非圣贤之道。
若这样做,就违了我朝‘惟重教化’的本意,且会寒了四夷之心。”
温彦博搬出孔子的圣贤之言,又以魏征当初的主张为武器反击,弄得魏征一时语塞。
他懊恼地想,教化施之的对象为人,突厥人既然是人类,若说不能教化他们,道理上确实站不住脚。
他心有不甘,只好转移谈话角度,说道:“温令既然搬出了圣贤之语,倒让我想起了晋代的一段史实。
晋初之时,诸方胡人与中土之民杂居于中国,有郭钦、汇统等人多次劝说晋武帝将这些胡人驱出塞外,而晋武帝不听。
过了二十余年,终于酿成永嘉之乱,使伊、洛之间,皆成胡人之域。
前事不远,难道不能成为明鉴吗?”
“我朝岂能与晋朝相比?若国祚长久且强盛,四夷皆望风归附,如果再以德怀之,使其归心,终无叛逆。
若国祚短促,国之不存,何谈制夷之策?”
二人辩论到现在,可以看出他们各人的际遇不同。
温彦博多次出使突厥,熟知突厥习俗,因结合实际提出既抚又管的主张。
魏征毕竟接触外事太少,对夷狄的认识多是从书本上而来,其主张不免偏执陈腐。
房玄龄见二人在那里争执不下,遂插话道:“温令所言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