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页)
他拿起半片瓜进食,只觉满口甘甜,又有馥郁之香气,遂大赞瓜美。
既而看到瓜皮的金黄颜色,忽然想起上次赏给杜如晦黄金带的事儿,这使他触景生情,又想起了杜如晦,涕泣道:“我日日能食到如此的美味,可如晦魂归地下,他在地府里能尝到如此甜美的瓜吗?”
遂令太监将另半片香瓜托起,送入杜如晦宅中,奠于杜如晦灵前。
李世民对杜如晦的后代也大加照顾。
擢其长子杜构为尚舍奉御,次子杜荷为尚乘奉御,皆为其身边之人。
未几,他又招杜荷为城阳公主的驸马,封爵为襄阳郡公,朝野之人,皆知当今皇上待杜家恩遇殊重。
安北境群臣献策 设督府恩威并施(1)
萧礒被李世民授为御史大夫,职掌御史台。
御史台主要负责纠察百官之失,巡按州县之风,为朝廷的监察机构。
萧礒此前为特进,列文散官正二品,且参预朝政,有宰相职之实。
李世民这样做,是看中了萧礒的秉性忠直、端正耿介,让其在这个岗位上发挥作用。
李靖将碛口的事情安顿好之后,留下苏定方负责镇守定襄城,带领从人回京城复命。
此时李世羙、李大亮、张公谨、柴绍、薛万彻已带领本部兵马返回原来驻地。
当李靖到达渭水南岸的时候,侯君集奉李世民之令在此迎候,乐工们吹吹打打将李靖等人送入京城。
萧礒此时求见李世民,奏道:“陛下,李靖平复###厥,其功大焉。
然其御军无法,亦有大罪。”
“御军无法?李靖号称兵法大家,萧公这样说,能令人信服吗?”
“李靖领兵袭破颉利牙帐,却放纵兵士,任其放手抢掠,将突厥珍物掳掠俱尽。
李靖此次回京,听说仅带五车珍宝以归国库。
陛下若不信,待李靖面君之时,自可查问清楚。”
李世民抬头思索片刻,缓缓说道:“是啊,打从隋炀帝开始,突厥获得了多少珍宝。
五车?五百车也不止呀。”
塞北苦寒之地,颉利取得珍宝之后也无处花费,除了赏人,肯定将大数珍宝藏于内库。
李靖只带回区区五车珍宝,剩下的呢?无非落入了此次去征战的将士私囊? 李世民心里一动,想起自己以往征战之时,所获得的珍宝何止千万。
这些珍宝除了可以赏赐给有功将士之外,自己还可以私下昧下一部分,至于上缴国库,当然寥寥无几了。
当初攻破洛阳时,自己奉李渊之命将所获珍宝赏给有功将士,不料还是被李元吉、尹德妃等人到李渊那里累进谗言。
李靖今日这样做,若他果真是御军无法也就罢了,可李靖素来治军甚严,他没有道理任手下将士肆意抢掠呀。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心头上忽然现出四字——“收买人心”。
李靖若果真起了收买人心的心思,事情就麻烦了。
要知道李靖以军机纵横天下,他现任兵部尚书,手绾兵权,若任其发展,渐渐成了气候,的确是一件麻烦事儿。
李世民这些年始终对李靖保持警惕之心,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李靖能力太强;二是他在玄武门之变前夕不肯向自己效忠。
李靖此次用兵一万,就将为祸中土多年的###厥给灭掉了。
消息传回来,许多人都赞道:“李靖用兵真如神啊。”
那份景仰之情,与自己当初为秦王时的风光无二。
李世民此时又忽然想起三国时的司马懿,那司马懿起初对曹魏没有异心,立功颇多,然最终还是将曹家的江山给夺了去。
李世民的这番心思波动未在脸面上显现出来,他静静地对萧礒说道:“李靖毕竟破了颉利,有此功劳,其他的都是末节。
朕知道这件事情了,自会妥善处理。
萧公,御史台不可因此事弹劾李靖。”
萧礒很不服气,说道:“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李靖破敌有功,然亦有失,应该责之。
陛下一向赏罚分明,缘何在这件事情上摇摆不定?”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道:“治理好一个国家,若一味用刚直的法子,有时候效果并不好。
萧公,你不可再争,这件事儿就这样定了。
若御史台再有人弹劾此事,朕拿你是问。
” 萧礒只好悻悻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