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页)
战!”
这成为了游行队伍最响亮的口号。
几乎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加入声援的行列之中。从普通的工人、学生,到各所大学的教授,经商的商人们……
声援的电报如雪花般的飞向奉天,其后,《大公报》、《申报》,乃至于一贯为西洋人说话的《字林西报》都刊登了一篇署名为“百劫生”所写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百劫生”以一个当事者的身份,详细介绍了郑永和所做过的每一件事情。
写这篇文章的人显然是个知情者,文章甚至具体罗列出了郑永的身世,年龄等等。
不过还好郑永没有看到这篇文章,否则,只怕他自己也会感到难为情。
在这文章中“百劫生”用很巧妙的方式,把年轻的郑永描述成了一个对国家无限忠诚,为政府无限忠诚,对总司令无限忠诚的战争天才。
名为“孤城铁军”的这篇文章一经见报,很快再次引起了轰动。
文章里完全没有提到奉天城防司令赵镇藩,一切的功劳都归功到了年仅二十一岁的郑永身上。
一个如此年轻的军事“天才”,一个为国家赤胆忠心的军人,一个身上写满了传奇的青年,很快郑永的名字便成为了无数热血赤子的崇拜偶像。
至于写这篇文章的“百劫生”究竟是谁,反而没有人去关注了……
正是从这一天开始,郑永和他所苦苦死守着的奉天,成为了全国人民无时无刻都在牵肠挂肚着的中心所在!
第七十四章 总司令
“老魏啊,你这百劫生的名字用得好啊。”
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
顾月明放下了手里的“大公报”:“百劫生,百劫生,百劫而后余生,有寓意,非常的有寓意啊。”
“山员兄见笑了。”
魏含之微微笑了一下:“此亦为恒渊造势尔。他在东北闯的祸实在太大了,我看汉卿早晚不会放过他的。我这当舅舅的,也只能提前为他做些准备了。”
顾月明点了点报纸:
“现在全国都在讨论恒渊,在民众的眼里,你的那位外甥已经成为了民族英雄,抗日先锋。就算谁真的想杀他,也不得不先考虑下老百姓们的想法啊……”
他意味深长的话,魏含之只是笑了一下。
其实现在魏含之非常的后悔,他早就预判到了日本人对东三省的野心,但却没有想到日本人这么快就动手了,更加没有料到的是东北军居然一枪不发就退出了东三省。
早知道这样的话,自己说什么也得把郑永给一起带出来。
现在可倒好了,这个一根筋的外甥,一点也不考虑上面的意思,贸然和日本人作战,他难道真的就没有考虑后果,真的就不怕杀头吗?
不过随后发出的“申马通电”,很快让魏含之明白了郑永为什么要这么做。
郑永发出“申马通电”的意思,就是让把整件事情的真相告知于全国,让民众知道,在东北还有一支军队正在那竭力奋战。
将来,就算政府想动郑永,也不得不考虑这么做带来的影响了……
魏含之在整份电报中,最为欣赏的就是那句“拥护蒋总司令”。
这孩子还来还真不是愣头青。这句话明摆着就是告诉全国民众,自己不服从的只是张学良不抵抗的命令而已,但绝不是反对国民政府和蒋总司令。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份电报甚至在很隐蔽的为蒋总司令在东北问题上进行开脱……
“总司令看到了这份电报后,很生气,很不开心。”
顾月明盯着魏含之说道:“老魏,军人,首要的是要服从命令,恒渊做得有些冒失,有些冒失……还居然冒用国民政府的名义封了个什么司令,实在是该杀啊……”
魏含之知道他话里有话,静静的在那一句话也没有说。
果然,顾月明随后说道:
“不过,总司令还说了,郑永这个人毕竟年轻,有勇气,有血性,但在政治上却实在太过于肤浅了啊。所以,有些地方还是值得原谅的……”
魏含之一颗心终于稍稍放了些下来……
……
“这样的人该杀,该杀一百次头以谢政府!”
浓重的奉化口音在魏含之的耳朵边响起,他屏着呼吸,一声大气也不敢喘。
魏含之怎么也不会想到,顾月明说要见自己的人,竟然会是总司令。
“冲动、鲁莽,不懂政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