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6 页)
度,西进与德军会师中东。1942年1月,8万日军在250架作战飞机的支援下,分三路大举进攻缅甸,英国守军告急。此时,方才仓促同意中国军队入缅作战。1942年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及应驻缅英军请求,中国政府以第5、6、66三个军10万人组成中国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军作战。这样一来,战局迫使中国远征军轻装南下,重武器被迫远远地甩在战线后方(腊戍);同样还是英军的原因,远征军的阵线为日军突破,遭受惨败。日军一路占领仰光、瓦城(曼德勒),越过中缅边境,于1942年5月5日打到怒江;中国守军炸毁江上的惠通桥,怒江以西大片国土沦陷。
南侨机工回国史略(3)
在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同时,西南运输处(这时已改称中缅运输总局,主官亦换成蒋介石的表弟俞飞鹏)正积极组织抢运在缅的中国物资,而李禄泉亦在抢运队伍中,1942年6月10日“腊戍中缅运输支局钞票专送队报告”即可说明这一点。该报告全文为:“三十一年六月十日于昆明。发文钞字一一六七号。窃职队奉命由腊戍撤退至下关,全队员司奉命每人发给疏散津贴国币叁佰元,计共一百余员名,约共支国币叁万五千元,而职队于五月一日奉命并入中印大队,故恳请将该项疏散津贴早日发下,俾便办清结束事项。是否有当?敬乞裁示。谨呈局长俞、副局长陈。钞票专送队队长李卫民。”报告附“中缅运输总局腊戍支局钞票队队员由腊至关支领疏散津贴册”,有“疏散班司机李禄泉,腊至关,应得300。00元,李禄泉(印)”的记录。
关于李禄泉先生的档案,最晚的记录为:1942年8月的一份“中缅运输总局员工薪饷津贴”,其中有这样一些信息:“机关名称:整训班一大队暂四中队;职别:驾驶兵;姓名:李禄泉;工作日数:全月;薪饷:65。00元;津贴:1)生活补助:100。00元; 2)米贴:50。00元;应支金额:215。00元;应扣金额:1)所得税:0。30元; 2)党捐:0。30元; 3)印花(税):0。06元;4)党费:0。20元;5) 合计:0。86元;实支金额:214。14元;领款人盖章:李禄泉(印)。”
从机工李禄泉个例中,我们可知南侨机工归国服务的主要时间当在1942年5月惠通桥中断以前,此后陆路运输线被日军彻底封锁,并为驼峰航线所取代。因此除部分机工加入现役、成为驾驶兵,并有少量应调前往印度辅助机场运输外 ,大部机工实际处于失业状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这一阶段失业机工的生活异常艰辛,在生存压力的迫使下,他们做起了不同的营生。
这一年即1946年,在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和各方关心机工的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国民政府终于同意让南侨机工复员。当时国内机工较为集中的地区有昆明、重庆、遮放,故政府集中于此三地公布复员名单,发放复员金。此后,约460多名南侨机工回到他们的侨居地 ,牺牲和失踪共1800多人,还有600多人滞留国内。他们留下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有与当地女子结婚的,有未能及时赶上遣返飞机的等等。
以上即南侨机工归国抗战大略沿革,其中更为详尽情况,如机工来源,包括侨居地、原籍、年龄等项均不能一一说明,而本书所涉内容,复员时的广东琼州籍机工情况,则是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1946年起华侨互助会登记的复员机工名
(说明:在回国名册中有名字的海南籍机工;而复员名册中没有找到的;有可能牺牲或失踪。标有编号的相片,均来自云南省档案馆。)
第一批回国 (1939年2月18日)
吴家运
籍 贯: 文昌
侨居地: 泰国
简 历: 1938年,加入暹罗华侨回国服务团,任副领队,回国参加抗日,在西南运输处当司机
杨维铨
(档案92…2…145 P48)
籍 贯: 海南
侨居地: 苏门答腊
简 历: 后勤司令部司机
廖国雄
籍 贯: 海南
第二批回国(1939年3月13日)
韩利丰
(档案92…2…142 P132)
籍 贯:文昌
侨居地:马来亚柔佛
证 件:外交部护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