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页)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果然如此。‘崔破心下暗道,可叹仅仅百年光阴,当年太宗仗以平定天下的‘府兵制‘竟然就已经流弊至此,朝廷以此心怀怨恨之兵,征战沙场,安得不败!再看这些兵士的家人,一贫若此,那军队的士气、军纪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看来,自安史乱起,朝廷的军队便屡战屡败,也实在是不足为怪。
崔破心下一时浮想联翩,待得那妇人的抽噎之声将他惊醒,才自失的一笑:‘自己只是一个蚂蚁般的人物,这样的大事,那里就是自己能够操心改变的!‘
‘府兵之家不是不用交纳租、庸、调等税赋的吗?老人家为何竟至于连盐都不食用?再者那杨大户又不是官家,为什么就可以说出那样的狠话?‘崔破心下疑惑问出声来。
他却不知这番话却勾起了这老妇沉睡多年的记忆,当年的她正值芳龄,也是远近闻名的一枝花,当时求亲的人那么多,前村的铁牛、后村的山子,谁见了自己不都是四边围着献那殷勤小意儿,最终爹爹将自己许给了这杨村的三旺。还记得当日爹爹送自己出门时说的就是:‘闺女,你也别怨爹,爹爹还会害你,那三旺家虽然远了些,也没有山子长的俊俏,但他家毕竟是府兵户,没有捐税,田也多;这太平天下的,又那里会有仗打?三旺这后生人也老实,你去了不会受苦的‘
随后的日子倒也不错,三旺对自己很好,家中不用象别人家那样交纳捐税,三旺又肯下力气去做,每年秋收之后还有余钱给自己扯几尺从远地来的绫、绸做衣裳;那时候的东西该多便宜呀!那红艳艳的胭脂一盒也只要九文钱,搽上了胭脂、穿起新衣,每次都让三旺看的傻了眼,就只是嘿嘿的傻笑,一走出门去,真真眼红死了村中的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了。
美好的回忆暂时驱散了那妇人心中的愁苦,想到甜蜜处,她那遍布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甜蜜的微笑,在刚刚听到她那凄惨哭泣的崔破看来,竟是那么的美丽,就连这幽暗的小土房中也倍添了许多的温馨之意。
只是那妇人的笑意是那么的短暂,那一缕阳光刚刚绽放,紧随而来的便是让人通彻心肺的冰刀霜剑,‘可惜好日子总是那么的短暂,刚刚有了小宝不久,先是听说北边有个姓安的大胖子反了,随后不久,官府就开始征兵、小宝他爹也只能放下农具,抗起刀枪;最开始的日子偶尔还能回来一趟,后来竟是数年不归。只能自己一人艰难的把小宝抚养长大,这日子也更加的艰难,各种州里的、县上的杂税也越来越多。胭脂没了,新衣没了,家中的家什也渐渐的都没了,现在眼看着儿子也没了,这日子可还怎么过呀!可怜我一片虔诚,天天拜佛,只是佛祖菩萨为什么就不能睁开眼救救我的儿子呢?‘妇人的回忆最终以一个难解的疑问和一片灰暗做为终结。又沉默了许久,妇人才回过神来,想起了那客人问到自己的问题。
‘你说的那都是开元、天宝之前的事了!那杨大户虽然不是官,可是他却有一个哥哥在京中做着老大的一个官儿,便是州官儿都不敢得罪他,更何况本县的县官儿,要说起来这官儿也算不错,我听他七爷爷说,本来那杨大户家是要让大刑的,都被他挡了回来,可是这官儿太小,到底是挡不住这三天的期限,没有了小宝,我这老婆子可怎么活呀?‘妇人说着说着又哭出声来。
这凄惨的哭声伴随着崔破度过了这个不眠之夜,直到天将明时,那妇人的哭声才渐收渐歇,慢慢睡去。天明未久,崔破轻轻起身,不忍惊动那在梦中方得片刻安宁的妇人,自囊中取出一些钱来置于桌上,出门牵马而去。
紫青宝剑评:杜甫曾在安史之乱中作《石壕吏》,反映战乱给民间带来的痛苦。这一章借老妇之口反映安史之乱给百姓生活带来的极大痛苦。只是以老妇回忆的方式来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略显有点生硬。
第九章 辨盗
一个多时辰后,崔破已经驱马来到平遥城中,穿街而过时,看着路边的大唐汾州平遥县衙,本待径直而过,但是那面容枯槁的妇人一声声哀哀的哭泣总在耳边回荡,纵然心中一遍遍告戒自己:‘这样的事情很多,你又那里顾的过来,何况你又是个白身,怎么管的了?‘也压不下去,直到行出老远,才在心中大骂自己一句:‘活该你心软!‘停止前行,也不去驿馆,自在街边找了一家客栈住下,倒也换得那见到大清早就有生意上门的老板一阵欢喜。
住下后,重新梳洗换衣后,崔破遣小二去买了纸笔,又打问清楚那县令名讳,自在房中制了名刺,出店来到县衙投刺本县魏大人。
………………
年近四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