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1/4 页)
识),太史慈以后是江东孙策的人啊,不应该来投奔刘备啊。
“某是受人之托,专程来拜见玄德公,事情紧急,烦请伯飞兄帮忙引荐。”
蔡鹏听出太史慈并无投靠刘备的意思,心里有些失望,暗道:你不是来平原找工作的,我和你扯啥啊。但见太史慈言词恳切,态度谦恭,也不好回绝。
“子义兄来找我主公所为何事?”
“伯飞兄面前,某不敢隐瞒,某是受孔北海委托。北海受黄贼围攻,黄贼势大,北海危急,某特来求玄德公派兵解围。”
蔡鹏听得糊涂,什么乱七八糟的,又是北海又是孔北海的。有心开口问问,又怕被太史慈笑话自己无知。
蔡鹏只听明白一点:让平原帮忙打架。心道:俺们平原可懒得帮你,俺们这点兵招得不容易,去帮你们,死了伤了犯不上。
蔡鹏跟随刘备几年了,会开得多了,政治觉悟自然越来越高。帮忙打架这事,就属于政治问题,自己做不了主。一挥手,招呼起埋伏的士兵,带着太史慈,折返平原。
路上,蔡鹏东一句西一句地和太史慈闲聊,终于弄明白了,所谓北海是个诸侯国——北海国,孔北海就是北海国相孔融。
蔡鹏暗道:就是那个只会让梨的家伙啊。蔡鹏自幼习武,认为只有上阵拼杀的,才称得上真英雄。至于那些文臣谋士,除了诸葛亮司马懿那样的大腕,其余的只会耍耍嘴皮子而已。
兼程回到平原,见到刘备,太史慈说明来意。
刘备第一反应是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随后,说出一句很是经典的话:“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
蔡鹏在旁边听着,觉得主公有点丢人,不至于这么激动吧!唉,主公真该学学人家闹心,人家的书涨了一个收藏,都没像你这样兴奋。
然而,对于刘备而言,这绝对不是涨一个“收藏”那样简单,这可是自己跨出平原,走出冀州,走向全国的重要一步啊。从平原迈向北海,只是刘备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中国历史的一大步!(应该没侵权,登月英雄阿姆斯特朗说的是英格丽诗,这里写的是采妮诗)
刘备兴奋得只搓手。
太史慈在一旁莫名其妙:这玄德公怎么回事,同不同意您给个痛快话啊,瞎转悠什么呢?
蔡鹏在一旁也着急:主公啊,你可别答应啊,咱禁不起折腾啊。即使答应,也得讲讲条件啊,总得让他们给点粮食布匹啥的,最起码也得谈谈死伤弟兄的医保、丧葬费啊……
蔡鹏不停地给刘备使眼色。
刘备依旧搓着手,再有个一炷香功夫,应该就练成铁砂掌了。
终于,刘备下了决心:“点兵!”
太史慈松了一口气,躬身道:“玄德公高义,某还有一事相求。”
“请讲!”
“某恳请伯飞将军同往。”
蔡鹏一愣,想不到太史慈竟然说出这话,这是什么意思?佩服我了?什么情况?这难道就是传说中成神的节奏吗?!
第0117章 王队 神秘组织
不敢再贸然独自行动了,王队一边等待后面的商队,一边反思自己的过失。
王队暗暗自责:身为一个有经验的旅者,怎么犯孤身涉险这种错误?!探险者的原则中,有一条是尽量不打扰野生动物,不到万不得已,不干涉野生动物的生活或生存方式,而自己不仅打扰干涉了大熊猫母子,还造成熊猫妈妈的死。
王队懊悔不已。
自己犯的错误会不会和“他”一样呢?一个人在王队脑海中一闪,却立刻消失了。自己的潜意识抵触,不愿意联想到这个人。可是王队有一种预感,这个说不清楚的、模糊的预感和“他”有关。王队潜意识里十分肯定这点,就如同他确信可以回到二十一世纪一样肯定。
……
后面的商队赶了上来,王队随着队伍,继续沿着崎岖山路缓慢行进。
“前面到垫江了,休息一会,整理下东西,准备涉水过江了。”商队领头人吩咐着。
脚夫们卸下货物,重新捆扎,以免涉水时浸湿。
众人拿出干粮、肉食、酒水狼吞虎咽起来……
“准备走喽……”领头人一声喊,众人赶紧起身收拾。
一个年轻脚夫将剩下的少许肉食和酒收进行囊。
“你个瓜娃子找死喽!”领头人冲着年轻脚夫大叫,冲过去,劈手夺过行囊,将肉食和酒狠狠地摔到地上。
“可、可惜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