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以那么讲,我也没有讲禅宗,你们不要以为这就是禅宗。那是糟蹋古人,同时也丢了你们自己的脸。若拿真的禅宗法门来,就没有办法打这个七了。所以,唐代招贤景岑说:我接引后生(没有悟道的人),从来不用禅宗。“我若举扬宗法,法堂里草深一丈。”为什么说门前草深一丈?因为用禅宗的方法来教化人,不要说人不敢来,连鬼都不敢上门。没有人吃得消,没有那么高的般若智慧的人可以上得了门。所以祖师说我这里都是用方便法门啊!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中间想办法。同我们这次打七一样。
那么,什么叫作“打七”呢?为什么加上一个虚字“打”呢?就是要你把自己的烦恼、妄想、杂念打死。“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这是《楞严经》上的话。只要你把妄心打死了,真心就显露了。本性的清明自然在前。这不是禅唷!但是跟禅有绝对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禅?你看那个傅大士,中国文化史上,也是中国禅宗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他是在家人,没有出家。你说他没有出家,他比出家人还厉害,戒定慧一切奉行。梁武帝时代的人,据说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所谓大士,就是菩萨,中文叫做大士。梁武帝请他讲《金刚经》,皇帝坐在下面听,他上去了以后,就把戒尺“啪!”往桌上一拍,下座。一部《金刚经》讲完了。梁武帝也是精通佛法的唷!当然,他这个花样也只能对梁武帝玩,只能对行家玩。所以,什么是禅?禅宗之禅,以无门为法门。可是,真的很难吗?不一定。也不能说我们这里没有禅味,是有那个味。
什么味呢?有一点我告诉你们。我随时都在改,对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非改不可。但是,大原则不变。过去的禅堂,你坐在那里几十年,也没有一个老和尚像我这样婆婆妈妈的苦口婆心的,随时给你讲,随时管着你,随时给你改正。你坐死了,他都不管你。所以,我看到那些老参们老油条,坐了几十年,一点屁用都没有。我看了蛮可怜。如果,真正的丛林禅宗,真正发心求学的人,和真正发心慈悲布施(法布施)的人,配上这种随时随地都在提醒的方法,我想一块石头都可以磨出发光的智慧。可惜,当年的禅宗,那么一个伟大的教育场所,那么一个伟大的教育方法,就是没有那么一个人。可见天下事“魔从心造,妖由人兴”。都靠一个“人”。所以,像唐代禅宗鼎盛的时候,马祖的大弟子——黄檗禅师就讲“大唐国里无禅师”,人家说:“师父啊!很多人都在那里盖庙子造禅堂,都有几千人学,那些不是禅师吗?”他就笑了:“不道无禅,只是无师。”岂只禅宗如此,世间法的一切文化,一切教育都是如此。教育法再好,人不会活用,就变成死东西,死东西就是没有用的东西。
这些话为什么讲在前面呢?嘿!你们七天搞下来,半吊子还谈不上呢!半吊子还有九分之一。连半吊子都不够,然后,还说我跟南某人打过七的呢!还学过禅呢!然后去“馋”(谐音)人家去了。那不是害死人吗?害死了,你们不要紧,我的罪过可大了,这么一“误”就三千里,那真是“误”了。所以,先把这些话讲在前面。慢慢来一点禅看看,还早,还有五六天。上座!
顿渐之道
()好看的txt电子书
我们刚才说不谈禅,那我们是干什么呢?学佛。禅宗也不过是学佛。净土宗、密宗都在学佛。三藏十二部大小乘经教归纳起来,有两条路,就是“顿悟”与“渐修”。禅宗过去是标榜“顿悟”。顿悟谈何容易,所以六祖说:“我此法门,乃接引上上根人。”上等根器还不算,要上上根器,最上等智慧的人。言下顿悟,一句话就顿悟了。另外一条路是“渐修”,慢慢来,一步一步来。有些人問我什么是顿悟?我说很简单,你大便急了,找不到厕所,憋得一身冷汗。然后突然找到了厕所,一上去,“咚”一下,呵!好畅快!我不是乱说唷!最土俗的话比拟最高的道理。我不是开玩笑。在万佛殿里这样开玩笑不得了。我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说文雅一点,顿悟就像锯木头一样。这块木头拿锯子来慢慢锯,锯到最后,“咔哒”一下,那叫顿悟,但是,你要知道,那块木头“咔哒”断了之前,须要慢慢锯下来的唷!没有渐修,哪来的顿悟?有了顿悟,还要渐修。所以,不要妄想,乱说顿悟,那么简单!每一个佛,每一个菩萨,每一个祖师,每一个大禅师都吃过苦头来的。你说六祖呢?六祖也是吃过苦头来的呀!他在街上听到人家念《金刚经》,忽然有所领悟,那时候还没有彻悟。后来到了黄梅,见到五祖,五祖一看,这个人“好”!好东西!马上让他做苦工,折磨他,叫他去做最苦的苦工——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