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3/4 页)
打契丹,然后又凑了二十万大军前去征伐。这次她选中的武家子弟是河内王武懿宗,出任神兵道行军大总管;以娄师德为清边道副大总管,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前军总管,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第一次讨伐契丹,梁王武三思为安抚大使;第二次建安王武攸宜为侧应;而这一次河内王武懿宗则是统领全军独当一面,职务越来越高,责任越来越重,有道是事不过三,武懿宗是否能不负武皇的期望,好好地给武家争光露脸呢?
答案是No。河内王武懿宗身材矮小,相貌猥琐,更糟糕的是他的胆量见识也同样不敢恭维。大军刚至赵州,武懿宗听说有几千契丹骑兵将至,竟然吓得掉头就跑,扔下一地军资器仗。契丹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接管了赵州城,以往视为高不可攀的天朝上国竟然如此不堪一击,真是让她们信心爆棚,孙万荣调兵遣将,欲与武周再度争锋。双方对峙之际,突然传来默啜可汗偷袭契丹后方的消息,顿时军心大乱。而作为友军的奚族军队,早已臣服突厥,此刻阵前反水,临时倒戈,与武周军队前后夹击。意外一桩接着一桩,契丹军全线崩溃,兵败如山倒。孙万荣顿感无措,带领残兵败将逃走,先是受到了奚族军队的四面围攻,又遭到武周方面的三次伏击,契丹军星流云散,孙万荣在逃走途中为家奴所杀。至此,为时一年(公元696…697年)的营州之乱终告平定。为了庆祝这伤亡惨重来之不易的胜利,武皇宣布大赦天下,改元神功。
而武懿宗这次的表现,简直比前面两次武家子弟还要丢脸。武皇也觉得很没面子,为了给他立功的机会,就让他与娄师德以及魏州刺史狄仁杰分道安抚河北。没想到武懿宗打仗不怎么样,残害百姓倒是很有一套,河北居民有被契丹胁从现在重回故园的,全部被他安上谋反的罪名残杀取胆,说是要以此警示天下。他觉得还不过瘾,又上表要求把河北胁从百姓全部族诛。武皇看着这位拥兵数十万却望风而逃的大将军,给他机会收买人心都要弄到天怒人怨的蠢汉,只有叹气的份儿。什么叫作“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就是最佳范例。
营州之乱,是武皇执政以来诸多弊端的集中体现,边将凶暴,靖边乏策;兵源枯竭,将帅不和;以及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武皇任人唯亲、喜好祥瑞、军事外行等等;来了一次总爆发。有些弊政是她可以改善的,有些则是她力不能及的,但对她打击最大的,还是武家子弟在此役中的恶劣表现。武懿宗愚蠢残忍,武攸宜怯懦无能,就连她最看好的武三思也庸碌无为,遍数武氏宗亲,竟然找不出一个可堪重任的的人。皇帝春秋已高,百年之后,社稷托付何人?武周这块招牌还能传得下去么?看在天下人眼里,自然有一番计较。
武皇心中又何尝不是五味俱全?孙万荣“何不归还我庐陵王”的檄文传遍天下,对她不可能没有触动。难道命运之神在青睐了她这么多年之后,终于决定收回对她所有的恩赐?难道说她呕心沥血创建的武周帝国真的只能一代而亡?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可是眼前的这些武家子弟,又有哪一个能成气候呢?在国与家之间,在公义与私情的天平上,她犹豫不决,摇摆不定。平定契丹后她将武承嗣和武三思同日拜相,但仅仅九天之后便双双罢免,创下了宰相任职时间最短的纪录,应该就是她矛盾心情的流露。
皇帝究竟会怎样下这盘棋呢?天下人都在静静等待,这使得神功元年(公元697年),注定成为武周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本节未完待续)
注:
'4'《新唐书*外戚传》
'5' 陈子昂:《奏白鼠表》
皇帝究竟会怎样下这盘棋呢?天下人都在静静等待,这使得神功元年(公元697年),注定成为武周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年六月,武皇经过反复考虑之后决定诛杀来俊臣,彻底结束酷吏政治,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是日,大雨倾盆,电闪雷鸣,仿佛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人事调整随即而发生。性格宽厚功勋卓著的名将娄师德出任门下省最高长官纳言(即侍中);营州之乱后安抚百姓有功的狄仁杰出任鸾台侍郎(相当于中书侍郎);治号威明权贵惮服却多次被酷吏陷害入狱的魏元忠,出任考察百官的肃政中丞;继征召徐有功回朝之后,另一名用法宽平与徐有功并称“徐、杜”的杜景俭也受到重用,拜为宰相;而在平定契丹及来俊臣一案中有出色表现的姚元崇(即日后的开元名相姚崇),也受到了武皇的重视和嘉奖,超擢为夏官侍郎,开始在政坛上崭露头角。
经历过“营州之乱”的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