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获的卡面设计类奖,从而标志着我国银行卡设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得到世界的公认。
工行牡丹申花联名卡:
1997年4月1日,牡丹申花VISA…Interlink卡在上海发行,这是上海申花足球总会的嘉宾卡,也是国内足球俱乐部第一张专用卡。至此,中国的足球迷们,也可以拥有一张自己所喜爱的冠军球队的足球卡了。这枚申花足球卡的卡面设计获得1996年度VISA国际组织最佳卡面设计奖。
白金卡(广发白金卡、中行白金卡):
早期外汇卡都是贷记卡,每办一张卡都要到总行备案,因此其发行时量就很少。银行卡的发行量少了,它的存世量会更少。白金卡目前在国内的办卡门槛太高,每个银行只发几十枚,持卡人必须要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以及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况且白金卡不是通过申请,而是银行主动向有资格的持卡对象发出邀请。
中行长城提款卡:
这些年来这张卡一直很少有人见过,是中国银行自动提款卡的“变造卡”。2000年时,有位南通的银行卡友刚刚在收藏圈内展示这枚卡时,让许多卡友惊叹,一位上海卡友甚至用了20多枚市场上并不多见的银行卡,而且包括一枚香港中国银行的“白金卡”才交换到这样一枚卡的卡基片。江西一位卡友甚至不惜重金去换一枚打过洞的卡基片,足见当时这枚卡的受追捧程度。
牡丹国际个人卡:
1996年6月首次发行的牡丹国际个人卡,是国内唯一拥有外币(美元或港币)和人民币双账户的信用卡,国内国际通用,设定信用额度和免息还款期,也是国内最高品质的信用卡。
警惕申请信用卡时的陷阱(1)
第二章 信用卡的陷阱
第一节 警惕申请信用卡时的陷阱
2007年,也许可以称为“信用卡”普及年。曾经象征着资金雄厚、身份特殊的信用卡,一夜之间变得泛滥。为了达到指标,各银行使尽浑身解数推销信用卡。其打出的优惠政策实际却隐藏着各种陷阱,个人的信用记录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剑一样让人提心吊胆,甚至那些与信用卡毫无瓜葛的人群也有可能遭遇信用卡的“强买强卖”。
为了推销更多的信用卡,办卡的门槛越来越低,花样越来越“多”,手续越来越简捷,只要一张身份证,一个工作牌号,几分钟之内就能办理一张可以透支的信用卡。谁也不管身份证的来历和真伪。就是这么简单。君不见,广州、上海、北京等一些大城市,商铺、银行、街头随处可见一些办理信用卡的网点,一张桌子,几踏表格,拽住过往的路客,简简单单就被拽进信用卡的陷阱。推销的手段纷繁复杂,最直接的是附送一些小礼物,微波炉套盒,kt猫等等。在小城镇,由于人口不多,推销信用卡的方式几乎和推销保险一样,推销者动用人情大战,推销后的业绩和工资奖金挂钩。于是出现了一些人,莫名其妙的接到银行寄来的还款通知,有时欠款额度令人咂舌。一些投诉电话和诉状接二连三,起因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骗取受害人的真实资料来代办信用卡,当信用卡办理成功后;信用卡不还给申请人;而是自己进行疯狂的刷卡透支。
陷阱一: 蝇头小利失大财
从江西老区来深圳替儿子照顾孩子的袁婶。近60岁,没有什么文化,闲时就带着孙子在楼下小区的花园转悠。一天上午,袁婶领着孙子又在花园玩耍,这时两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来到她面前,和她拉起家常,孤寂在家的袁婶最渴望的就是有人陪她说话。两个女人对袁婶说自己就住在这个小区,接下来两个邻居对袁婶问长问短,一会儿夸她孙子聪明机灵,一会儿说袁婶身体健康,把个袁婶乐开了花。熟悉了后,其中一个问袁婶有没有身份证,袁婶说有,还把身份证拿出来,并说,有个身份证也没啥用。
“就是没啥用,又不值钱,还不如卖掉换几个现钱”。另一个邻居应道。
“身份证还能卖钱啊?别人买自己的身份证有啥用啊?”袁婶心里不解,很惊讶。
“当然能卖,你卖不卖身份证,你要是想卖,我们是邻居,可以帮你的,至少能卖100块”。
一听100块钱,袁婶有些心动了。
于是,在100块钱的诱惑及两名邻居的游说下,袁婶用自己的身份证换来了100块钱。
拿到现钱后,她觉得这钱来的太合算了。想起自己儿子有两张身份证,便问邻居还要不要。
两个“邻居”问明白袁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