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3/4 页)
说清楚,就无法理解共产党何以产生,也说明不了为什么会有一场新民主主义革命。
所以讲中国革命史多讲一点背景情况,是有好处的。
第三,讲中国革命,要多讲一点党外的群众,也要多讲一点爱国民主人士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以及给予我们的帮助。
我们党在中国不是孤军奋斗的。
即使是在大革命失败、南
588
865胡绳文集
昌起义失败后,朱德带领一支很小的游击部队,仍得到国民党第16军军长范石生的帮助,这不单纯是出于个人友谊。
共产党人所提出的革命目标,他们在最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不但得到一般穷苦民众的拥护,也得到一些上层分子的同情。就是在30年代初期党犯“左”倾错误,对中间派采取错误态度,不搞统一战线的时候,也有许多党外分子同情我们,帮助我们。比如宋庆龄是国民党左派,她一直是在最困难的条件下给共产党以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的。
再如蔡元培,虽然在20年代一度参加反共,但30年代有所转变,参加民权保障同盟,和宋庆龄合作。至于更多的民主人士,像陶行知、邹韬奋等等,本来是不主张革命的,但通过实际,渐渐地接近共产党并和共产党合作,成为共产主义者。有的北京教授一二九运动时还是反对共产党的,但以后在抗日战争中开始跟共产党做朋友。这些事实往往我们不去注意,不大重视。毛泽东早已指出革命的三大法宝,有一个法宝就是革命的统一战线。搞统一战线是有客观的社会基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始终存在着以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派系。不能简单地说当时只有两个对立面,一方是共产党代表的革命人民群众,另一方是反动势力。
事实上还有一个中间势力。
这个中间势力是不稳定的,常常分化,其中大部分在发展中逐渐靠拢到我们这方面来。要知道,在那时靠拢和接近共产党,不是什么有利可图的事情,还有被杀头的危险,事实上也确有被杀害的,如杨杏佛、李公朴、闻一多等等。
为什么那么多的社会的精英分子,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同情共产党呢?就是
589
胡绳文集965
到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力量上还处于劣势地位,前途怎么样也并不是那么明朗的,他们靠拢共产党,支持共产党,又为什么呢?这些历史事实是很有说服力的,应该是中国革命史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所以,党史工作者打开眼界,看得更广一点,是能更好地说明许多问题的。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了,它成为早已过去的历史。
但我们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积累的经验,确实是很重要的财富,需要我们科学地研究总结,并且正确地运用这些经验。
例如,党必须动员群众,宣传群众,依靠群众,这在任何时候都是对的。但是,像革命战争时期那样地“大搞群众运动”
,却不一定适用于社会主义建设。
1958年搞大炼钢铁这类事情,是愚蠢的,那样运用过去的经验不行。
还有“以阶级斗争为纲”。
革命时期当然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用毛泽东的话讲,不破不立。那时,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破坏一个旧世界,否则就不能建立新中国。但不能把这个经验也沿用下来,说我们要前进就要破,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文化大革命”要求大乱中出大治,结果搞得天下大乱,人民遭殃。这就是完全错误地运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经验造成的恶果。当然,如果因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能再以阶级斗争为纲,就根本否定民主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必要性,那是错误的;如果因为现在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就以为现在已不存在任何阶级斗争,那也是错误的。
590
075胡绳文集
还有些在过去看来是行不通的,但在今天则是必须去做的。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批评改良主义,批评教育救国论、工业救国论,因为不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法西斯主义打倒,就谈不上发展教育,发展工业。但现在不同了,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救国、工业救国是对的。不发展工业,不发展教育,怎么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民主革命时期确实留下了许多好的经验,应该保持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