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世凯及其他北洋军阀的手里。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处于极端贫穷落后的状态。辛亥革命没有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辛亥革命后,出现过名目繁多的大大小小的政党,它们中许多是政客官僚的集团,旋生旋灭。一些标榜无政府主义或某种社会主义的小资产阶级党派或社团,因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也没有什么生命力。除同盟会扩大改组成的国民党外,在民国初年的政治舞台上,较有影响的是以曾参加戊戌维新的梁启超为精神领袖的进步党。梁启超和其他一些进步党人倾向于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他们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对封建势力,反而依靠封建军阀势力。进步党屡经改变自己的名称,终于成为一个只是在官场中朝秦暮楚、追逐名利的小集团。
国民党在民国初年成立后,混入许多官僚、投机分子,失去了同盟会原有的革命性质。在袁世凯的高压下,国民党内部分裂,孙中山以其中一部分人建立中华革命党。他们的力
64
44胡绳文集
量很小,没有能在反袁世凯斗争中起主导作用。
袁世凯死后,孙中山取消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重建中国国民党。
这个党虽然号称有许多党员,但成分庞杂,组织涣散,党员各行其是,直到1924年前这个党实际上处于瘫痪状态,提不出足以动员广大人民的政治主张。只是由于它有辛亥革命的历史业绩,其核心孙中山和他的少数同志坚持反对北洋军阀,谋求中国的进步,并且经几度挫折失败后,在广东勉强建立了一个与北方军阀政府对峙的政权。所以国民党这时仍不失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有进步性的一个重要力量。
1923年,孙中山下决心接受苏联的援助,同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合作,实行国民党的改组,这才使国民党有了新的生气。
1924年1月,举行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以前,从辛亥革命后的13年里,还从未举行过这样的大会。
孙中山于1925年3月逝世。
国共合作的局面暂时还保持着。因为有了国共合作,才有了两广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工农运动的兴起,才有了北伐战争,国民党才在全国人民中有了信誉与威望。当时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如果能够进行到底,取得胜利,中国将如何?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中提出的纲领,主要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打倒军阀,使农民有自己的土地。
实现这些纲领当然并不是使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而是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纲领中还有“节制资本”
一项,就是说,中国将不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让少数资本家垄断国民经济。但这也还不是实行社会主义。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半途而废。
65
胡绳文集54
1927年,国民党取得了全国政权。国民党是依靠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的成果,又是通过屠杀共产党人和其他革命分子而取得全国政权的。这里不讨论国民党当政22年的全部政绩,只来答复一个问题:国民党政权有没有使中国的民族工商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回答只能是否定的。
试以国民党统治下的第一个十年(1927—1936)内的棉纺织工业情况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其所以说这十年,因为1937年全国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其所以说棉纺织业,因为那时重工业根本谈不到(1933年钢产量只有3。
5万吨)
,而在轻工业中,棉纺织业历来最称发达。
1927年全国纱锭数量是367。
5万,1936年增到510。
3万。其中外国资本(绝大多数是日本的,有一小部分是英国的)在中国的工厂所拥有的纱锭数,由157。
5万增加到235。
6万,增加几乎达50%,在全国总数所占份额由42。
9%提高到46。
2%;中国商人的工厂拥有的纱锭数,从209。
9万增加到274。
6万,只增加31%,在全国总数中所占份额由57。
1%降到53。
8%。
布机的情况大致相同。
1927年总台数是2978。
1936年总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