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5。经理人莫让官僚主义侵蚀你的权杖(1)
许多经理人尽管十分用心、用力,也学习并采用了许多领导艺术和管理艺术,仍是业绩平平,为什么?对此,经理人大都是归因于外,认为是客观要素影响了权力效用的发挥,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经理人自身。
影响职业经理人权力发挥效能的核心问题有好几个,其中传统官僚思想的影响尤其突出。这一方面,很多职业经理人不太注意,甚至是有些经理人一贯坚持的。但是它确实在严重影响着职业经理人权力效能的发挥。
传统的国有企业都是有级别的,从科级直到部级,统称干部;市场化的企业则根本没有这些级别,都是经理人。现今,很多经理人都是从机关和国企的“干部”转过来的,或多或少带着企业干部的官僚作派,这些官僚作派必然会影响到企业文化,进而影响到企业效率。
企业干部尽管也被经常要求“先干一步”,但很多人还是讲究级别对等;企业经理人则要求时刻保持创业精神,和团队成员一道冲锋陷阵,甚至要求冲到最前沿,不讲究级别和作派,只讲究最低成本和效率最大化,跌份和掉架子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拿下业务单子,为企业带来收入和效益。
日前,在一次高规格的企业论坛结束时,有一位台上嘉宾是位著名的职业经理人,在三四个跟班的簇拥下,气宇轩昂地离开了会场。当很多记者和嘉宾要跟他换名片时,他仅一句“对不起”就全给打发了。这就是典型的企业干部。大家猜一猜,与其同台的几位企业家嘉宾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在台上或后台,和记者及其他嘉宾不辞辛劳地换名片,有的还让秘书也一同帮着换。要知道,这些企业家都已经是非常著名且有相当实力了,这就是企业经理人(目前很多企业家才是真正的企业经理人)的作风。
同样是参加会议,企业干部和企业经理人的表现何以迥异?因为企业干部讲究的是派头,企业经理人讲究的是效益。经理人放下架子和台下嘉宾换名片,是希望交换到更多的信息。那企业干部为何不愿换名片?怕日后麻烦,还是彰显派头?也许两者都有。
一些经理人,之所以不能带领团队创出很好的业绩,其根本原因就是干部作派十足,满脑子的等级思想,追求享受不同等级的待遇。这些待遇不仅体现在收入分配上,还体现在特权以及特权赋予的作派上。这些特权有的是组织赋予的,更多的是自己利用手中权力私自配置的。目的是在内部团队里表现自己,在外部社交中炫耀自己。说穿了,还是几千年来的封建等级官僚思想意识在作祟。
官僚特权一旦形成制度,就会促使人们合理合法进而公开地向高级官僚“奋斗”。于是人们为了追求某个官僚位置,就会为标准而奋斗。要知道,这些标准都是过去的东西,现实是丰富多彩的,结果,人们为了得到某些利益和特权,就会为这些僵化的标准不遗余力,真正的实际问题反而很少有人关注,因为官僚体系下,关注这些实际问题,在短期内是得不到好处的。试想,这样的企业团队有何战斗力?官僚一经制度化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官僚问题,其危害可想而知。
官僚制度可怕,但如果官僚没有制度化,而只是经理人有官僚思想,则更可怕。因为经理人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无章可循地为自己搞特殊!于是,大家都会看到,看来不是位置重要,而是权力重要。于是,人们连官僚的标准路径都不走了,会直接攫取权力。攫取权力,又没有客观标准,有人就会投机钻营,更加没有人关心企业效率了。所以,官僚思想比制度化的官僚体系的破坏性大。
管僚制度只是形式,所以随时可以去除,官僚思想则非朝夕之功,它会表现在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各种形式出现,侵害企业的效率。
权力是什么?从权力的实施对象来说,经理人的权力可细分为管理权和被管理权、领导权和被领导权。
许多经理人在行使权力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知道自己有管理权和领导权,不知道有被管理权和被领导权,也就是说,在执行管理权和领导权时只想到管理和领导下属,把自己置于权力的约束之外。其表现,就是俗话说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下属违反了制度,立即板起面孔处罚;自己违犯了制度,就当事情没发生一样。这样有个一两次以后,制度就成了橡皮筋。
25。经理人莫让官僚主义侵蚀你的权杖(2)
有些经理人不是不能遵守制度,而是偏要违反制度,目的是用事实告诉员工,权力在自己手中,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让员工惧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