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第2/4 页)
人迅速捕捉到了这一不同寻常的词汇,除了林默和孟艺南·其他六人里有五个飞行员和一个物理博士,却知道孟艺南所说的王牌在空军界里属于什么样的地位。
在这里的六十位候选者里面国家注册的王牌ACE不会超过一手之数,就算是王牌也未必完全有资格胜任航天员,这里面涉及到比大气层内战斗机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所谓的海选还真是大范围撒网。
这个1号果然有古怪,难怪不跟那个别有用心装楞头青的王学军少校计较,也是个扮猪吃老虎的家伙。
六个新入E组的候选者互相对视一眼·英雄所见略同·看来这个1号果真不简单,毫不迟疑的不约而同点了点头。
“既然加入进来,自然是完全信任你,一起努力吧。”小组内唯一一个博士开口说道,其他几人也是纷纷说出同样的话表示赞同。
各个小组的组长八仙过海·各显所能,就在现场不仅对各个组员进行进一步了解,也开始使出自己的手段整合人心。
六个小组只剩下了五个,有的组人多,例如A组,组长王学军显得十分有手段·因此招进的人几乎快有其他组的两三倍,组员人数最少的也有六个人,差异显得极大。
而林默建立的E组只不过在这五个组中算是中等偏下,不过组员多少跟最终能够留下来成为正式航天员并无关系,不过组队却能够考验所有人的配合与协调能力。
为了让这些从未接触过航天专业的候选者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识,次日上午是参观航天训练中心的内部展览中心。
他们看到的可不是给平头老百姓们看的那些已上天过的航天器与卫星的模型,而是中国航天界真正压箱底的宝贝。
不仅有正在设计和研发中的产品模型·也有曾经被淘汰的实验体,甚至可以说这个独栋大楼内的展示中心里存放着都是极其珍贵的中国航天技术。
展示中心内的东西相当具有超前性,看上去仿佛来到了未外世界一般,超乎了所有候选者的想像。
也许在这将这些候选者中的幸运儿会接触到这些东西,现在提前有所了解·也有助于他们在真正上岗后可以尽快掌握操作和使用。
空间站?
林默等人绕着几乎有豪华大巴车般大小的空间站模型,用多个方向的钢丝悬挂在半空中·虽然是缩小了两百倍的模型,精致到了极点的做工,犹如一件大师级的艺术品。
半挂在空中,让人恍然以为自己在宇宙之中,这种震憾感依然让人久久说不出话来。
“‘不周山,?这是空间站还是宇宙港,好大,做得就像真的一样,真精致。”
林默看到边上摆放着的 一个铝合金介绍板,模型上面不仅仅只有一个航天器接驳口。
“那艘航天器岂不是要叫‘共工,?”
孟艺南指着空间站模型上挂载着的一艘航天器。
“说的不错,那艘空天飞机的代号确实叫‘共工,,这是给空间站人员逃生用的备用机,还有一艘负责与地球来往的,叫做‘祝融,。
所有人所熟悉的那位少将的声音,在E组所有人的身后响起。
经过昨天的取会,所有人都已经认识了这个负责带领他们这一届航天员候选者的主管孙华宾少将,为人严谨而不失细致。
孙少将同时也是于共和国老一代的空军飞行员之一,在年轻的时候被国家挑选出来并经过刻苦的长期训练后成为中国最早的那一代航天员,可是因为文革运动造成的社会动荡,直接影响了航天工业的技术和发展,他们那一批航天员最终还是没有等到载人航天器,非常遗憾地虚度了最佳的升空年龄,错失最好的航天生命周期。
要知道中国挑选航天员不像美国人大多在40…45岁,除个别格外优秀的人才,中国人选择年龄大多在25…35岁,即便入选也未必能在短时间内可以脱离大气层进入外太空,至少要经过四年以上的训练才有资格执行航天飞行。
即便如此,航天员的飞行寿命也是非常短暂的,一旦过了45岁就只能退出航天员的序列。
也只有如此老资格的前辈摆在这里,才能镇得住这些后起之秀们。
共工?祝融?不周山?
中国古代社会中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大火拼,共工一头撞倒了不周山,捅破了天,引发了一场史无前列,波及所有人类文明的大洪水。
这个神话典故应用在眼前这个庞然大物般的空间站模型上,确实有一种令人异样的感触。
似乎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