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换一种角度看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实际上,它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一个是换一种看问题的角度。也就是说不要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来看问题,而要跳出这个问题的核心,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理解并纵观这个事件的发生始末。然后以冷静的心态来分析为什么事情能发展到今天这个状态,或者是说事情在何种情况下获得了成功,然后是这个结果会不会持续很久,如果不能的话,它将要向哪个方向发展。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这个旁观者并不一定是对方或者是局外人,也可以是自己,也更应该是自己,是这个当局者。
一个农夫家境贫寒,唯一有的东西就是一副碗筷,一张桌子一张床。生活过得虽然清贫却是非常快乐,一个忧郁的富人来到他的门口,看到这个贫穷的农夫竟然活得很开心,非常不解,就问农夫:“你家里一无所有,你为什么这么开心啊?”
农夫笑着答道:“一无所有也就意味着一无所失!”
富人顿悟:自己正是因为拥有了太多而整天害怕失去,因此生活过得并不快乐。即便是再富有,心里仍然是一片空虚,心里的空虚迫使自己更加努力地搜罗财产。这个富人受到启发以后变卖了家里所有的财产,把它分给穷人,自己则在乡下买了一块地,过起了“一无所有”的生活,欢乐也从那时起充满了他的生活。
还有一则故事:美国一个皮鞋公司派了两个推销员去同一个国家推销自己的产品,到了目的地以后,两个推销员同时发现,这个国家的人根本就不穿鞋。于是他们同时向公司汇报情况。
第一个推销员对老总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根本就不穿鞋,我们的产品在这里根本就打不开市场。老总听完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
另一个推销员也向老总汇报了这个事情,不过他是这么说的:这个国家的人民都不穿鞋,看来我们的产品在这里大有市场,应该在这个国家迅速建立分公司。
后来第二个推销员成了这个国家分公司的老总。
面对同一个问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答案就截然不同。事情过后看看这两个推销员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就是看问题的角度。
其次是心理换位思考。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人与人之间之所以经常发生冲突,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人的自私。我们往往在争论中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并因此有可能导致过激的言行而使人际关系恶化。而我们都知道人际关系恶化不仅有害于心理健康,更不利于个人的生存环境,根本就无快乐可言。
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就需要心理换位,也就是说试着站到对方立场上去思考。以对方的身份来思考自己提出的要求,这时你就会发现其实对方的观点也不无道理,而自己的要求却似乎有点过分。
比如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或者说我们正在经历着这样的事情:父母总是对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过高要求,比如说学习上不仅要努力,还要冲刺考第一;好不容易上了专科却发现,上面还有本科,于是专科学完了还要拿本科;好不容易本科毕业工作了,却发现在工作上还得要出色,生活上要俭朴勤快,最好所有家务都能干……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换个角度试试看(2)
有时候心里真的有一肚子的火想要发泄,可是我们不能。这时候,我们就得换位思考了。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他们也是为我们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所共有的通病,假如有一天我们自己也做了父母,那么毫无疑问,我们肯定也会成为他们的翻版,也会对自己的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过高要求。想到这些,你的心里是不是好受了许多了,是不是开始变得珍惜起父母的这些唠叨了呢。
还有一个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故事是说安徽桐城人张英在京做相国,老家府第邻居吴家盖房欲占张家隙地,而张家仗着张英的官职死活不让,问题一时陷入了僵局。这时张家人写信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张英,张英得知后立即批诗寄回,诗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家人在看到张英的回信后,马上让给了吴家三尺地,而吴家听说了这件事后,被张英的豁达和宽容所感动,也退让三尺。
这个小故事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要懂得豁达和宽容,而且教育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张英正是替吴家人思考了以后,才发现吴家人的要求也很简单,不仅合理也确实可行。而自己家人的要求却有点过分,凭什么不让吴家人盖房子呢,仅仅因为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