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1/4 页)
傻姑的房屋一室暖灯,她推开那一扇简陋的木门,扬着笑看着眼前高高悬挂的傻姑。阿春说,傻姑总是要做些傻事,上月前,甚至投入湖中,若不是父亲守在不远处立时入水去救,傻姑恐不知生死。
冯善伊抖了抖油纸伞的冷雨,将长袍解下来拍着,看着房梁上袖摆随风飞摇的傻姑扬首一笑:“傻姑,你在挂风筝吗?上面好玩吗?我也要,我也要”
傻姑一身杏花黄衣由风飘了飘,一束长绫系紧脖颈,身子若飞,风一入,转啊转,两袖盈暖的黄,无比轻柔。
她走过去,绕过瘫倒在地的圆木凳,额头只到傻姑的膝盖前。她拾捡起散落地间的那双白布鞋,高高举上去:“傻姑,你怎么不穿鞋子。”落手握住傻姑的一只脚踝,那样冰凉。
她眨眨眼,不明所以地替傻姑穿好一双鞋,将圆凳扶起来自己坐上去,不时地仰头看正玩得“方兴未艾”的傻姑姑,叹了口气:“傻姑,上面的空气是不是特别好?”
身后冷门猛地推开,映出冯春极度惊恐的眸眼。
冯春怔怔看着眼前一幕,脚下步子瘫软,沿着门边即是跌坐了下去。冰冷的石地间,她勉强跪上来,将年幼的冯善伊拉入怀中紧紧拥抱,一手冰凉的五指忙掩上她的眼,遮去她所有的目光。
冯善伊拉下她的手腕,稚嫩的声音飘转入耳:“阿春,你把我抱上去。我也想挂风筝。”
那是冯善伊最后一次见到记忆中的傻姑,那个一辈子只穿杏花黄衣的女子。傻姑临死的时候,像一面张开的杏黄色的风筝,挂在冯府后院冷室中的房梁上。那个时候,冯善伊尚不知道死亡的意思。待她知道这两个字时,傻姑早已由记忆中消失不见。
许多年后,太和殿巍峨耸立的玉台之上,一个濒临死亡女人的最后呓语,将埋葬在记忆深处的傻姑唤醒。。。。。。
沉沉长幔遮去所有的光亮,冯善伊睁开双眼,盯紧榻顶的昏暗。寂静人声浮荡在耳边,隐约不真。坐起身,拉开帘子,透过屏风见得拓跋濬便临案而坐,正抬起手边的奏折予身侧崇之吩咐几句。
她扶着幔子,头有些发昏。低声唤了青竹,走来的却是屏风另一头的拓跋濬。他步子持稳,一脸沉重,长袍披于双肩上似是御寒。
她朝窗外望去,已是寂夜沉沉。昏了整整一日?揉捏额头,气若游丝:“我是不是。。。。。。没多少日子了?”
拓跋濬展开袍子,坐了她临侧,回眸时上上下下打量着她,淡淡点头:“约莫还剩七八月份。”
“这么短。我还以为能再折腾个三两年。”冯善伊呆愣地目视前方,虽说修短由命,可她也没有想过自己这辈子做坏事报应来得这么迅速。
拓跋濬淡淡扬眉,信手捏来盏茶润了口:“过了这七八个月,你的病自然就好了。”
她眨了下眼,不动声色由他继续说下去。
他无可奈何地冷笑,反手捏紧她的软腕:“又不是初次,怎还如此糊涂着。”说而又继续沉思,盯着她肚子紧着额头道:“苦恼了一整日也想不出个好名字。”
“你说的是。。。。。。”她渐有些明白,忙又摇头,“怎么可能。我月事从来不差。”
拓跋濬即阴下一张脸,郁色重重,不容置疑地强压她回榻,予她盖紧被衾命令道:“遵时用药,安心养胎。”
她还是有些不明白,屏风外是太医请旨例时请脉。拓跋濬由他们入,请了脉又随他们退出去商议。冯善伊只看着二位老太医个个步履蹒跚,脚步不利索,好似挨了板子般,走一步出一身冷汗。
待拓跋濬回帐时,已先行命人灭去几盏灯,他解下长衣入榻环着她。
她正有些迷糊,由凉意一激,幽幽回了声:“太医说什么了?”
“未说什么。”
”那你怎么还打人板子。”
拓跋濬闭了闭眼睛,装作一脸困意含糊着:“我是皇帝,见人不喜,打他板子又如何。”
她笑他绝不是这样的皇帝,只捧起他的头,一指抚平他紧蹙的额眉,诸事明朗于心道:“我会乖乖吃药。想我也不是这么娇弱的人,怀雹子的时候,千里跋涉上蹿下跳,逃过追杀跳过马车,几乎什么都做过了,雹子倒也没少一根小指头。”
拓跋濬听罢,没能安心,只一颗心忽而揪紧,尤是后怕:“你,你大胆。怀着我儿竟有胆量做那些事。”
“我不敢,却又不得不。为了活下去啊。”她叹了口气。
“昱文殿阴潮,明日即搬去正阳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