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
第四章 看人也要看环境(13)
在不熟悉或是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一个人的行为会大幅改变。你不能期望一只被丢到狮子巢穴的羔羊,表现得如在草地啃食青草一样镇静,人也是一样。当我们处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通常会表现出焦虑、缺乏信心、以及违反社会习俗的行为。这不表示我们生性神经质、孤癖、没有安全感。
法庭可以算是最让人不安的场合了。我见过数百人上法庭作证,其中包括专家以及首次出庭的证人。即使最诚实无欺的人一上法庭仍会因紧张而显得不诚实。他的声音会颤抖,目光下垂或飘忽不定,不时舔着双唇,把玩着前面的物品,口吃,甚至想不起前不久才发生的事。如果就此断定这个人在撒谎,那就大错特错了。同样的,有些证人已上法庭作证不下数百次,因此表现得从容不迫。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能轻松自信地表现出来。这些人的演技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因而能充分表现出坦诚的态度,即使在谎言的边缘游走。
在法庭之外的其它场合也是一样。如果我所参加的晚宴每个人我都认识,我自然会表现得非常活跃、自信、热络、轻松──我会热情地和每个人交谈。相反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场合中,我会变得紧张、安静、害羞或保守。我会找个人来说话,然后花许多时间和这个人交谈,而不会和所有与会者打成一片。
在你首次和他人碰面并试图加以解读时,记得把对方在当时环境下的感受列入考虑。评断对方是否处在熟悉的环境中,还是像个异乡人似得处在陌生的环境里。如果在自己的地盘上,却表现出局促不安的神情,你可以断定她极度害羞、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或者内心受到难以忍受的煎熬。要是在陌生或充满敌意的环境下有相同的反应,就不能作出这样的评断──除非找到更进一步的证据。 记得环境对行为所造成的影响
打从本书第一章起,你不断读到的主题,就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各种特性可能呈现完全相反的意义。说话大声的人可能对自己很有信心──或是缺乏安全感。衣着不合身的人也许不擅社交──不过这也许是时髦的表现。留心环境对一个人的外貌或行为的影响。
我可以就联邦法庭起诉四名攻击罗德尼金(Rodney King)的警察案件提出明显实例。在陪审团选好之后的隔天,一名非裔美籍的中年女性陪审员戴着黑色手套出庭。她在审理期间每天都戴着同一付黑手套,看得我快要抓狂。她在抗议种族不平等吗?黑手套是否表示对政治的批判?还是具有其它未知的含意?案子结束之后,我才从其它陪审员处得知,她戴黑手套纯粹是因为法庭的冷气太强所致。
在你检视每个特点的时候,务必同时考虑所在的环境。我们就像迪斯耐卡通里的人物一样,如果把背景拿掉,所有的行动就失去了意义。只要观察得够仔细,其它细节即会慢慢呈现眼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五章 学会听出弦外之音(1)
小时候,母亲告诉过我:「怎么样说话比说什么样的话更重要。」几年后,我发觉自己对小孩说着同样的话。小孩的行为提醒我,我们的态度不是经由文字,而是经由讲话的方式表现出来。
每次谈话实际上都会有两种对话产生:一种是使用文字,一种是使用声调。有时候这两者很契合,但通常并非如此。当你问对方:「你好吗?」得到的回答是:「很好。」你通常不会凭这句「很好」来判断她的感受,而会凭她的音调来判断她是真的很好,还是感到沮丧、不安、###。在你倾听音调、音量、抑扬顿挫等声音特质时,你便已转到非语言交谈的频道了,并能从中发掘真正的意义。 任何听力正常的人都能透过他人说话的声调,探测对方所要传递的讯息,但是真能全盘掌握这项讯息的人可说是寥寥无几,因为我们和他人交谈的时候,常会因外界的干扰而分心。我们会打量对方的外观和肢体语言,倾听他人说话的内容,观察其举止,我们甚至会努力辨认我们对对方的直觉反应。关于声音的细微变化就忽略了。对方若使用愤怒、悲伤、沮丧的声调传递讯息,我们很容易就察觉出来,但是一闪即逝的不安、恐惧或尴尬,如果不够留神,很可能就会错失。 我训练自己注意声音的线索,辨识其中的细微差异,因为这短暂的微光也许就是判断未来陪审员对被告之真实感受的唯一线索。本章将探究人们透过声调所表达的有意或无意的沟通方式,并说明该如何掌握令人困惑的声音线索,把讯息从隐藏在听似普通的音质中解读出来。 捕捉字里行间的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