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能够保留到今天的只有广化和净业两寺。虽然这两间庙宇侥幸仍存,但都拒绝游人参观。广化寺现为北京市佛教协会之所在,院内古柏老楸,苍翠葱郁。门口的对联“烟波淡荡摇空碧,楼阁参差倚夕阳”正好写出了什剎海水边春夏秋天的景色。
说来说去都是什剎海的景色,不过什剎海最有北京味的无疑是住在它周围的北京人。早晚在什剎海边上兴之所至的随便转转,常常可以听到上至国家大事高层秘闻,下至吃炸酱面如何炸出好酱的街谈巷议。两个邻居见面随便聊上几句,用的是北京人那种漫不经心又无所不知的口气,有时能让人会心微笑,有时能叫人拍掌叫绝。年过古稀的老翁和刚离职退休的中年人可以对世界到中国作一充满了内幕消息的时局分析,我常常奇怪北京的寻常老百姓为什么会有那么深刻的政治哲思?在这一方面,任何其它地方的人都难望项背。别看那些街道老大妈们穿得土里土气,可没有什么最新的潮流是她们不知道的。最有趣的可能是晚饭后到前海南岸看这些地道的北京人现在热衷的活动:每晚用不同的舞姿娱人和自娱,什剎海旁一年四季几乎天天晚上准时开场。从交际舞到陕北的秧歌舞,从探戈到迪斯科式式具备,不但是京城的一绝,而且娱乐性如此丰富,时时引得观者如潮。如果要我来说,这种风土人情远比现在一些趣味低级的电影好看和热闹得多。。 最好的txt下载网
情系什刹海(4)
除了冬天以外,什剎海的晚上现在变得越来越迷人了。有雅兴的可以泛舟湖上,喜欢热闹的可以去扭秧歌跳舞。自从北京三里屯的酒吧一条街风光不再之后,不知几时什剎海已经变成了京城最有气氛和文化的酒吧聚集之地,从英国风格的Pub到西藏气氛的酒馆都找得到,当然有京味和什剎海感觉的酒吧不少,而且其中也有些是不错的。一些驻京外国人对这些酒吧趋之若鹜,是在那些留学生变成了识途老马之后。有些人会嫌酒吧的空气污浊人声嘈杂,所以什剎海边上也有几间茶馆供人清谈。我去过的一间据说用从五台山运来的泉水泡茶,但可惜茶叶不尽人意。两百块钱一壶的铁观音茶味远比我家中的不如,幸亏我没有试它们更贵的狮峰龙井。
冬天的什剎海多少有些冷落。一夜的寒风,三个湖面在一个早上就突然被冰封得严严实实,常常令那些住在边上的老邻居也啧啧称奇。除了几个三九天也冬泳的人之外,早晨在湖边运动的人明显地少了。冻得发硬的土地让那些老年人就连走路也得一步步地小心翼翼。钓鱼的人似乎一下子失了业,只好看那些没有飞走的鸭子在仅有的一点水面上顾影自怜,人和鸭子都好像是一幅落寞不欢的样子。冬天开心的只有那些不怕冷的孩子们,在冰面撒开了欢地玩儿,溜冰,冰车,什剎海一下变成是他们的了。星期天的时候连大人和父母也来凑热闹,给寂寂寞寞的冬天带来了生气。
如果好像我这样喜欢摄影的人,冬天是到胡同里串串的好时候。什剎海附近的胡同小巷多不胜数,再加上鼓楼钟楼一带,能让人走得腿脚酸疼。这里连胡同小巷的名子也能令人浮想连篇的,好像什么白米斜街、钱串胡同、炒豆胡同、羊角灯胡同、金银丝线胡同、鸦儿胡同、箭杆胡同、烟袋斜街等等,不过若想找人问问这些名字的来源,大概现在连住在胡同里的老年人也不一定知道了。
冬天的小巷特别安静落寞,充满了京城几百年古老沧桑的韵味。朝阳初升,炊烟缕缕,叫卖早点的吆喝声不绝;夕阳西下,暮色苍茫,老树上归巢寒鸦的几声鸣叫;此情此景,无一不是镜头里的佳作。而那些斑驳残旧的大门,树影横斜的老墙,各种各样的宅门,影壁、抱鼓石、上马石、拴马桩、门钹、砖雕、石雕、木雕,在有心人的眼里都是数不清的故事,充满了京城变迁的历史沧桑,真是几时都看不完,看不够的。
喜欢寻幽探秘可以到鼓楼和钟楼附近走走,我上次在那里的一条僻静的胡同内就发现了毛泽东曾经住过的一处房子。据说那个院子曾是杨开慧父亲的产业,毛泽东在北京时一度在此出入。知道这个地方的北京人大概极少,因为那里不过是一处东城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北京的文物古迹太多了。
对我来讲北京冬天的美事是下一场大雪。当彤云漠漠,雪意愈浓之时,走过银锭桥,看重云深锁的湖面和不远处孤立寒冬的鼓楼,那千年古城的悠久沉重感会油然而生。而一两日后雪霁之时,又是冬日什剎海的绝美景色。可惜是近年北京的冬天越来越暖,要看雪景也越来越难了。
什剎海的风土人情在北京是独一无二的,它四季的景色风情各有趣味,而它的北京味就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