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那子夏有点“小人儒”的倾向啰?
我想,孔子是善意的提醒吧。一个人技艺好了,容易丢掉理想,而热衷理想的人,又往往忽视技艺。对子夏来说,技艺已经不成问题,孔子希望这么用功的学生,应该有更高追求,别把自己等同于以“儒”为职业的那批人……
雍也第六 6。13
子Zǐ游yóu为wéi武Wǔ城chénɡ宰zǎi。子zǐ曰yuē:“女rǔ
○汝得dé人rén焉yān尔ěr乎hū?”曰yuē:“有yǒu澹Tán台tái灭miè明mínɡ者zhě,行xínɡ不bù由yóu径jìnɡ,非fēi公ɡōnɡ事shì,未wèi尝chánɡ至zhì于yú偃Yǎn之zhī室shì也yě。”
子游当上了武城这个地方的长官……
子游很年轻啊,比孔子要小四十五岁了,如果孔子七十的话,他才二十五啊。
所以孔子很关心他啊。孔子问:“你在那儿发现什么人才吗?”
嗯,重点问人才,一定有讲究的。
当然。我想孔子问他这个问题,除了关心外,还有两个目的:一是告
诫学生,要当好一个官,求得人才最重要了,另一点则想考察一下学生对人才的理解。
子游的回答是什么意思呢?
子游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走路从不走小路捷径,不是为了公事
,从不上我言偃的房间。”澹台灭明:字子羽,后亦为孔子学生。偃:子游名言偃。
这个澹台灭明,只是做事光明正大,也算人才?
从子游判断人才的标准,可以看出他的做官准则,此外,对年轻的没有经验的地方长官来说,第一步所选拔的人才,为人的品行比多才多艺更重要吧?
嗯——如果子游说,我发现人才啦,这个人聪明绝顶,又多才多艺,反而会令孔子不放心呢。
雍也第六 6。14
子zǐ曰yuē:“孟Mènɡ之zhī反fǎn不bù伐fá,奔bēn而ér殿diàn,将jiānɡ入rù门mén,策cè其qí马mǎ,曰yuē:‘非fēi敢ɡǎn后hòu也yě,马mǎ不bú进jìn也yě!’”
孔子的学生中,有些人很骄傲,比如大家一起做事,那些人总是说:老师啊,这件事都是我的主意啊,没有我,一定是要办砸的——你们班有没有这样的同学?
嗯,有吧。
所以孔子就给大家讲了孟之反的故事:“孟之反从不夸耀自己……”伐:夸耀。
孟之反是谁?
鲁国的一位大夫,在一次和齐国的战争中,鲁国的军队溃退了……
嗯,后来怎么样呢?
孔子接着讲:“……孟之反走在最后,掩护军队,将进城门时,他一边鞭打他的马,一边说:‘不是我敢于殿后啊,是我的马不肯跑啊。’”奔:败的意思。殿:殿后。战败而回,以殿后为功。
我觉得他这样有点过分了,是怎样就怎样不是更好吗?
嗯,你说的也有道理。
把大家的功劳说成自己的,当然不对,可像孟之反那样,结果也很容易被人误解,以为他是个胆小鬼,这对他并没什么好处——这事孔子怎么看呀?
孔子觉得,有功而不夸耀自己,是做人的美德。好像没你考虑那么多呢!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雍也第六 6。15
子zǐ曰yuē:“不bù有yǒu祝Zhù�tuó之zhī佞nìnɡ;而ér有yǒu宋Sònɡ朝zhāo之zhī美měi,难nán乎hū免miǎn于yú今jīn之zhī世shì矣yǐ!”
这里讲到两个人,祝�与宋朝,他们各有特长。
说来听听。
祝�,字子鱼,卫国大夫,特别擅长外交辞令。宋朝,宋国的公子,当时出名的美男子,为了一个女人去到卫国,又因美貌在宫廷惹出事端,这我们后面
再说吧……
嗯,他们两个,一个口才好,一个长相好。
大概这时孔子也在卫国,听到人们议论这两位一时的明星,于是感叹说:“假如没有祝�那样能说会道,而仅仅长得像宋朝那样美貌,在当今社会,看来也难免祸患啊。”佞:口才之意。
是什么意思?
孔子在发牢骚呀,他说,这个社会太注重巧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