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2/4 页)
然了,这曲子是《春怀》,写曲的人就是为了悼念亲人,曲调平和凄婉,在这时吹奏也不算是不敬。
谢宁听着这曲子觉得有些耳熟。
大皇子听的很认真,连抬御辇的太监都放缓了脚步。
“妹妹,妹妹怎么哭了?”
大皇子突然出声,谢宁低下头,这才发现玉瑶公主确实是哭了。她脸上还是没有多少表情,可是大颗大颗泪珠从眼里流出来沿着面颊滚落。谢宁吃了一惊,揽着她轻声问:“玉瑶这是怎么了?怎么哭起来了?哪里不舒服?”
玉瑶公主抬头看了她一眼,眼泪流的更急了。
大皇子也跟着十分着急:“是不是听这曲子心里难过?我也觉得心里有些不好受。”
胡荣赶紧说:“奴才这就过去看看,不让他 吹了。”
谢宁搂着玉瑶公主,抬起头来说:“你把吹笛子的人请过来。”
胡荣赶紧应了一声是。
既然主子说了一声请,那就是说得对这个吹笛的人客气些。
胡荣去了不多时,笛声就停了。说来也着实是巧,笛声停了之后,玉瑶公主眼泪也不流了。谢宁摸出帕子替她擦净眼泪,抱着她下了辇轿在路边石凳上坐下来。大皇子亦步亦趋跟着,急的小脸儿发红。
胡荣很快将人带了回来,吹笛人一身青布衫,系着藏青色头巾,到了近前先行礼问安,声音听起来十分醇厚悦耳:“见过婕妤娘娘。”
谢宁的目光落到他手里持的笛子上头:“刚才的曲子是你吹奏的?”
“正是小人。”
谢宁能看出他是教坊司的人,大皇子更加好奇,走过去抬手摸了一下他的笛子:“就是用这个吹的吗?”
那人应了一声:“是,殿下。”他把笛子交到了大皇子手上,并不是多名贵的笛子,但是用的年头久了,笛身被反复摩挲使用,带着一层温润的光亮。
谢宁摸了下玉瑶公主的头发:“刚才听着你的曲子,玉瑶公主似乎心有所感,竟然听的哭了。”
那人说:“小人才始学艺时师傅就说过,曲为心声,或许公主殿下确实听出了曲中的感念怀悼之意吧。”
谢宁本来想问,那么吹奏时他心里又是在感怀什么人或是什么事?不过一想到教坊中人十有**都有一段凄凉悲惨的身世,这话也就省下来不用问了。
“如果公主能听得出曲意,那自然是好事。”毕竟现在这孩子连话都听不进去,虽然比刚来永安宫的时候好一些,但是谁知道几时才能彻底好转。要是曲意能打开她的心防,能促进她早些恢复,谢宁也愿意试试这个办法:“劳烦你再吹奏一曲,不过这次不要春阳这样的曲子,捡点高兴的曲子。”
那人应了一声,略一思忖,缓缓又吹了一曲。
这曲子谢宁没有听过,但是确实能从曲子中听出暖融融的轻快之意来。就象春日里的燕子,在柳烟中穿梭嬉戏,轻盈灵动,又象流淌的溪水,清澈透亮,飞珠溅玉。
她仔细看着玉瑶公主,这不是她的错觉,玉瑶公主的眉头看起来确实舒展开了,神情不象刚才那样悲伤,整个人身上确实透着一股松快的感觉。
还真的有用啊。
大皇子听的十分入神,一直到曲子吹完了,他才回过神来,认真的打量那人手中的竹笛。从头看到尾,又从尾看到头,连笛子上系的丝绦长穗都没略过,似乎不相信这么多变的,动听的调子,都是从这么简单的一管竹笛中发出来的。
听曲子这办法显然比喝药有用。谢宁想起自己晚上哄玉瑶公主时也哼过小曲,哼过之后玉瑶公主确实安静了许多。
这事儿得赶紧同太医商量一下,看看以前有没有这样治病的先例。还有这个吹曲子的人,也是难得。谢宁虽然不太懂,可是也知道能借着曲音寄情还能打动旁人,这很不简单。
“还没请教你如何称呼?”
“不敢,小人姓王,名字是默言二字。”
谢宁想了想,再看看这人,她想起来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人了,就连这名字她也见过。
那还是去年的时候,有一回在雨夜皇上让人来演奏曲子,弹琵琶的女子是后来打过几次交道的赵苓,吹笛子的就是他。这个名字她也确实见过,她晋封美人的时候赵苓曾经送了一份儿贺礼,在礼盒里的贴子上写着两个名字,除了赵苓,另一个就是王默言。
原来就是此人。
那么说,当时赵苓闯宫门要救的人就是他?
知道名字要再找他就容易了,谢宁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