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2/4 页)
具体的隐藏方式以及位置,他却是一无所知。
系统之前就已经回答他这样的问题。鉴定术只负责鉴定,而不负责指出隐藏东西的位置。
不过以这幅画来说,根本不需要像财神摆件那样去寻找,因为那幅真品画作定然隐藏在这幅赝品之中。
至于怎样被隐藏起来的,陈逸也是有些猜测,高存志在讲解一些书画的古玩知识时,自然将书画最基本的装裱给他们讲解了一遍。
在没有进入古玩行中时,陈逸一直以为这一幅幅的卷轴画,都是直接作在带有画轴的画卷上的。
可是在刘叔所在的古玩店,呆了几天。他便知道了,所有的书画先画在纸和绢上。然后再装裱起来,变成一幅幅可以悬挂起来的立轴画,或者是放在镜框中的镜片画。
至于装裱的流程,在高存志的讲解下,陈逸也是了解了很多,非常的复杂,普通人可以去学习古玩,去淘宝捡漏,但是这装裱画作,没有长时间的经验,根本无法做得来。
而装裱起来的画作便于欣赏,易于保存,并且在装裱过程中,一些残破的地方,也可以修补完整,三分字画七分装裱,这是书画装裱界流行的一句话。
好的装裱,不仅能保护书画,还能增加视觉上的欣赏效果,而现在古玩市场,拍卖市场上的画作,鲜有不裱者出现。
高存志所讲的装裱知识非常得多,让陈逸第一次深入了解了这一个行业,熟悉装裱的手法和过程,对于鉴定书画,有着很大的帮助。
往往一件书画装裱成立轴画,要在其后面贴上几层的纸,稍有不慎,画作便会毁于一旦,所以,一些珍贵的画作,其主人宁愿去京城找寻大师装裱,也不愿随意的让这些平庸的装裱师装裱,这些人可以说是字画杀手。
在装裱过程中,一幅书画的后面可以被贴上几层纸,那么其前面自然而然同样可以贴上纸片,来进行掩饰或者说隐藏。
在高存志讲解的知识中,陈逸记得最清楚的有一点,那便是一张宣纸,可以有很多层,齐白石大师所用的宣纸,最厚的可以有十多层。
由于宣纸的寿命较长,而是每一层都可以浸染墨水,这也使得一些商人利用装裱,将一幅书画劈成几层,然后再分别将劈下的每一层画作托裱加厚,这样一件作品,有时就会变成两件或者说多件。
只是劈开后,即便是最上面的一层,其色彩也不如原作浓厚,所以作伪者还需要按照原作加以描补,再用一些方法做旧,令人真假难辨,而且不老实的装裱师经常会用这种办法偷窃别人的画作,这也使得寻找一个信得过的装裱师,成为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不过从这幅画上来看,应该是用装裱的手法,在画作前后加了一些纸片,将画作隐藏在了其中,对于装裱,陈逸也只懂理论,而无实践经验,更何况装裱完成的画卷,每一层都粘得十分牢固,没有一定的经验,想要在不破坏下面真品画作的情况下,将上面隐藏的纸片揭下来,那简直难于上青天。
揭裱比装裱更难一些,其流程也是极为复杂,高存志曾坦言,他能够装裱画作,但是揭裱的话,就需要专门的装裱大师来完成。
现在陈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将此画保存起来,等到回到浩阳,再让高存志找人揭裱,来让隐藏的画作重见天日。
第二种便是在岭州找沈羽君的师傅,或者是今天古玩城所遇到的那位老爷子,他们身为画家,哪怕装裱技术不行,但是总会认识一些装裱技术高明的大师。
至于那个黄鹤轩,刚刚从山上下来,恐怕比他还更加的人生地不熟,自然不在考虑之中,那位钱老爷子,只见过一面,但气度不凡,想来值得信赖。
沈羽君的师傅,身为岭南画派传人,又于他师傅高存志是朋友,那么也算是熟悉之人,让他找人装裱,应该不会拒绝。
只不过无论高存志还是岭州的这二人,他都必须要找一个理由,来让他们装裱这一幅价值不到一万的画作。
否则以这幅表面画作的价值,这些人一定不会将其放在心上,甚至于劝说他不去装裱,在装裱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这幅画作,他又做何解释,怎样发现了里面隐藏着真品,或者说根本没有发现,只是想装裱一下,这样根本说不通,也会让人对他产生不满。
他鉴定系统的秘密绝不能被别人发现,所以,他必然不能让别人怀疑他淘宝捡漏的过程。
陈逸想了想,决定询问系统,虽然系统对他提出的问题,时而回答,时而拒绝,但很多时候,还是会回答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