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富春度马图卷(6)(第2/10 页)
最广的说法是,赵希远听闻金人暂时得以保全,岳飞大军也遭到召回的消息时,骤然悲痛欲绝,遂心疾发作而亡。
这位才高气敏、曾几度想要挽救大宋的读书人,就这么遗憾地离开了人世,终成遗世孤芳的遗憾。
而那副被他溅上鲜血的画作,后来也被赵家的人津津乐道地留存下来,供世人瞻仰。
那是一幅描绘春日渡江的写生画,可上面赫然有几朵血红的印记,正与那明媚的春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副画便成为了赵希远生前最后的杰作,也被后世冠以“怆红春“之名,寓意耐人寻味。
而此时做梦的小王突然惊醒,庆幸原来是梦,可真的是梦,那感觉为何如此真实…那疼痛感为何我会感受如此之深…那人是不是就是我啊…
而此时已经是第二天了,老板也回来了,只是第一次见到的他的表情是一种很失望的表情。
而他也终于明白了赵希远作那幅《富春渡马图卷》时的意气风发少年郎,弯弓射日。
而老板没有告诉小王这副画其实是赵希远前往皇宫前画的:
赵希远送走了姜谷之后,赵希远整夜没有合眼。
他头脑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既有对重振大宋的憧憬和向往,也有对朝堂权谋的困惑和不解。
这时,窗外天色微微泛白,一缕朝阳穿过纱窗,在案几上投射下温暖的光线。
赵希远注视着那道光芒,突然灵机一动,便兴致盎然地提笔作画起来。
他先是遥望窗外,似乎在凝视远方的某个场景。
随后,笔锋纵横驰骋,浓墨淋漓在宣纸上勾勒堆砌,很快,一派雄伟壮丽的景象就在赵希远面前徐徐展开了。
那是一幅充满动感的大场景画,描绘的是一支骠骑大军在江面行军的情景。
只见江面之上,千万骑兵浩浩荡荡、铁蹄直踏,气势如虹;江岸之旁,树木玫瑰,几幢城楼高耸入云。
而在这支骑兵队伍的最前方,可以看到一面彩旗迎风招展,旗影微微飘扬。
赵希远笔走龙蛇,将这番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他那热情洋溢的笔法,好像在对那支大军热血扬威呐喊;“大漠孤烟“、“铁骑闪电“、“大汗金甲“、“千里马“……
这些词汇无不把他内心的豪情万丈完全诠释了出来。
一出手便是这样一幅巨制,可见赵希远对复兴大宋的决心有多么坚定。
整个画作笔力遒劲有力,气韵雄浑恢宏,令人过目难忘。
这副富有战斗力和强劲动感的巨作,后世被称为“富春渡马图卷“。
就连后世赵希远的得意门生张路也对此画赞赏有加,称赵家“金陵画坛之最“云云。
就在赵希远创作完毕,欣赏着这幅巨作时,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疲惫地站起身来,打开房门,却见一个小厮笑嘻嘻地站在那里。
“老爷,茶楼那边的老板哑舍让小人给您捎个话,说是盼能瞧瞧您的新作了。“
赵希远一怔。不知怎的,哑舍那个老板对自己的画作向往已经成了惯例。
于是赵希远这才想起,前几日自己就是在哑舍的茶肆遭到了人身攻击,只是当时大家都被争吵的焦点所吸引,反而忽视了老板的殷勤请求。
“这样吧,你就把这幅画带去给他吧。”
赵希远沉吟片刻,指着这幅“富春渡马图“说道。
“啊?老爷这幅作品......“小厮似乎被这画作的气魄所惊到,不由得面露难色。
“放心吧,这本就是要被世人瞻仰的。”
赵希远神色坚定,显然对这幅画抱有极高的期望,“快些送去吧,只有让更多人欣赏到它,它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小厮只得依言,将这画作小心卷起,快步离去将它送往哑舍的茶肆了。
而赵希远则重新陷入了对这幅画的沉思和欣赏当中......
很难想象,在赵希远追求理想的这一路上,这副巨作竟然是他留给后世的最后遗产。
当这幅“富春渡马图“在画坛流传开来时,评论家们无不对其气魄磅礴、气吞山川赞不绝口。
直到几百年后,它也被人们奉为宋代画坛的顶级巨作之一。
而这幅画的创作,也见证了赵希远在那个关键时刻内心的彷徨和抉择。
走向自己理想道路的第一步,就是要为之扫清一切障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