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页)
一生中是重要的并且非常值得肯定,不但周自己认为如此,在别人看来也是如此,所以汪舟次才这样写,并且自己毫无失落之感,可算得一片纯洁的诗情。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真实基础,而不能以想当然信口雌黄也。
《赖古堂集》中周栎园所作与吴嘉纪较有关的诗还有:
1,《吴宾贤为予至饮汪舟次斋中》
乱觉良朋赘,君来道路长。江风吹敝帽,海气满奚囊。酌酒心为动,论文意转伤。斜阳犹未落,及见老夫狂。
歌吹扬州地,寒梅不肯花。人怜关塞返,客叹夕阳斜。垂老真相见,传诗各有嗟。同君从世好,深夜醉琵琶。
闻君买药至,似为老夫来。遽启残诗箧,休停浊酒杯。蒙羞从世网,忍死待予回。莫使寻归棹,寒花次第开。
按,这组诗真实反映着周栎园与吴嘉纪初见时的心情,十分苍凉沉郁,态度平等,以至于心灵相通,而无任何做官人气,这正是吴嘉纪得以与之发生友谊的一个重要前提。
2,《闽中许天玉、徐存水,广陵宗定九、黄济叔、吴宾贤、汪舟次,夜集寓园,即席分得看字》
浊酒把更残,相依道路难。并州能作客,永夜莫长叹。鼓乱羁魂碎,心苏塞雁寒。老夫拼一醉,明月让人看。
3,《吴宾贤力疾为予至,至则病甚不能数晨夕。宾贤既以病留邗上,予乃先归》
力疾为予至,依然见面疏。空江残岁棹,远梦野人庐。此地难为客,何时更寄书。歧途频握手,五十见君初。
按,这时的周栎园是五十一岁,吴嘉纪四十五岁,所以,“五十见君初”之五十是指周栎园自己,他不免感叹自己经过一场大难之后,竟然是五十岁人了。以上二诗反映着初见后的一见倾心,以及这次扬州初见与分手的情况。
4,《抵邗关迟汪舟次兼示吴野人》
北去非吾意,依违痛定身。无风吹老熟,待尔拂衰尘。急雨空江缓,遥山落日真。宁知三数过,只忆海滨人。
按,此诗当作于周栎园五十二岁,“北去”是指他赴青州就任新的官职,反映着他实已不想做官,至少心情还没有从六年冤狱中恢复过来,于是与诗友、特别是“海滨人”吴嘉纪的惜别之情更浓。
从以上数诗可证,周栎园对吴嘉纪一片深情至纯,诗心相照,肝胆互见,而这些诗人的友谊在清初的当时,自有他们独特的思想基础,大有精神上的相濡以沫之意,今人以他们其时社会地位的某种差异而凭空猜疑以至污蔑,实在是一种亵渎。
3
事竟成矣
当人们面对一百几十幅令人眼目一新的巴秋的山水画,了解到巴秋即洪东兵,其人作画才五年多时间,就不免既惊讶又疑惑:他笔下怎么能有这么多山水的?还真的是美不胜收呢!作画如此容易吗?
且不论人们怎么去探讨巴秋能作画的秘密,反正,巴秋作画应当说是成功了。在一百几十幅有模有样有意有境的山水画面前,你不由得要想到中国人的一句老话:有志者,事竟成!巴秋山水画作成的秘密,可以用得上“意在笔先”四个字。此何谓也?他如今五十岁人,原来,他今日笔下纸上的山水,却是对他从前身处之、眼观之、心存之、神往之十三载之久的浙东山水的写意。谁能想到,当年在那里服兵役的一个青年,却把那一片真山真水记在了心中,难舍难忘,于是,有朝一日,他竟作起画来,笔下的山水,即胸中的山水,而胸中的山水,是浙东的山水也,真乃人生一大快事!
可是,日日生活在秀美或壮美的真山水之中的人,以及曾经饱看过山水的万千气象的人,何其多也,其中想把眼中胸中的山水写到纸上来的人,亦当不在少数,但真的能作起山水画来的,就很少很少了,此何故也?原因有三,列之如下:
其一,是“感觉”二字,正如欣赏音乐需要有音乐的耳一样,如果日日生活在山水之中,却没有一颗能欣赏山水之美的心,就只能视而不见,眼中之山水不能变为胸中之山水。那一颗能欣赏的心从何而来?靠的是对美术有接触、有了解、有学习、有爱好。
其二,是“志向”二字。任何有益的事,立了志,就会确定目标、知难而进,不断接近和实现那志之所在,直到达于辉煌的成功。胸中既有山水矣,却无意于把它变为笔下的山水,也就不会来作画。
其三,是“技术”二字。胡乱涂鸦,不成其画。绝无师承,凭空而来的画家也是没有的。唯有师承前辈艺术家,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逐渐找到新的意新的笔新的墨,那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