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第4/4 页)
就是辩论大会,华夏的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就足够吵成一团了,更别说是加上西洋人的文化了,不过自从西洋文化加入到文学交流大会以后,华夏文化在交流大会上就没有一次赢过。
可以说是华夏文化的耻辱。
反正大会也没规定时间,一定要在什么大礼堂举行,各家觉得可以的话,就开始辩论起来了。一般不管你怎么辩论,只要有理有据,并且说的对方无话可说,就可胜出。
华夏一般选出最优的一名辩手和西洋人最优的一名人进行辩论,引经据典,华夏通常都是以文化自身传承的时间来,而西洋人通常则以现代的发展来,并且经常会用华夏人以西洋文化为荣,学习西洋文化这些,打击的华夏辩手哑口无言。
此时,时间还没到,就有人忍耐不住站了出来,自然引起很多人的兴趣。
见到很多人都望了过来,这个年轻人的神色也越发的嚣张起来。
“老头,你不是说老子没教养么?老子倒要问问你,什么是教养,什么叫教养了。”
“‘教养’在我们华夏文化里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特别指出,人若没有教养,便是家长老师的失职。从字面上的意思就可以理解出,先教而后养,没有教育好,这个孩子就没有养好。在西方文化中写作‘MANNER’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风度,生活方式,习惯……等等。英国王后曾说:‘MANNER’实际上是英国皇室存在的一个象征。‘教养’在我们当今的文化中,更多被归类到‘礼仪’‘素质’‘道德’一类。礼貌和教养不全是一回事,礼貌只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懂礼貌和礼节的人不一定具备教养,而有教养的人通常都懂得遵守他所在环境中的礼节和礼貌。比如一个有教养的农民会很好地遵守乡村礼节和礼貌。而一个没有教养的所谓城市人就不如一个乡村的农民。”
周博文最后一句意有所指,说的就是眼前这个年轻人了。
“妈的,死老头,你敢骂老子?”年轻人倒是不笨,一下就反应了过来。
“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