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说丁玲是在招兵买马,拉一帮人,给自己立一个文学山头。高瑛听到后就劝艾青说:“你不要给别人当轿 夫,抬轿子了,丁玲要折腾,就叫她去折腾,你不要老是叫人家牵着鼻子走。过去你是深受宗派之害,老婆孩子也跟着你吃了二十一年的苦,历史的教训可得吸取。我看《中国文 学》就是办起来了,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文艺界太复杂,我们要远离是是非非才好。”艾青听了若有所思,说:“文艺界的问题,就是宗派的问题。现在刚刚出现稳定的局面, 看起来宗派矛盾又要浮出来了。宗派斗争,说穿了就是权势之争,一旦兴风做起浪来,文艺界又要无宁日了。”又说:“其实丁玲想办一个文学刊物,搞一个文学阵地,也不是什 么坏事。她不是经商做买卖挣钱,用不着七嘴八舌的。”说罢,艾青就给丁玲打电话说:“你们走后,我想了想,《中国文学》的编委够多了,我就不凑热闹了吧,以后我给刊物 投稿就是了。”过了几天,《中国文学》编辑部主任牛汉来了,说请编委们聚一聚,吃顿饭。艾青说:“牛汉啊,我们过去荒废的时间太多了,你写诗写得那么好,我希望你能把 力用在写作上。”
陈明11月20日日记中说:到艾青家谈出任编委事,艾青动摇,高瑛阻挠。
这里,有一个背景不能不考虑到。198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邓小平讲话中提出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会后全党学习贯彻这一精神时,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丁玲、 艾青、臧克家、欧阳山等人并做了报道。后来就有一股风,把他们称为“四条棍子”,诬为极“左”。有了这一系列“前因”,高瑛不愿意艾青去跟着丁玲跑,自然可以理解。
最后确定的编委一共有十五人,按姓氏笔画排下来是:王朝闻、叶水夫、邓友梅、西戎、西虹、朱寨、杜鹏程、陈涌、陈翰伯、草明、秦牧、秦兆阳、贾平凹、姚雪垠、曾克。
。 最好的txt下载网
4。 期刊不能如期登记,卡壳了(1)
丁玲、舒群忙着找稿子,曾克则忙着办理期刊登记事宜。8月下旬,曾克以丁玲的名义给作家协会党组起草了第二份报告,汇报说:“刊物定名《中国文学》,综合性文学双月刊, 每册20个开页,主编是丁玲、舒群,副主编是雷加、魏巍、牛汉、刘绍棠。”同时“迫切希望能尽快取得登记证(书号发行证),俾能及时解决印刷、发行等问题”。
8月27日,星期一,唐达成来到丁玲寓所,专门谈办刊的事情。他告诉丁玲,他将开介绍信亲自出马,去出版局交涉办理,党组还要找中宣部,为刊物申请编制及30万元开办费。第二天,中国作家协会便给文化部并出版事业管理局打了报告。报告 称:“最近,中国作家协会在进行整改工作时,副主席丁玲等部分驻会老作家提出,拟创办一个综合性的大型文学刊物,经作协党组研究同意。该刊定名为《中国文学》,由丁玲 、舒群同志任主编。《中国文学》编委会人选及编辑力量主要将由老作家自己承担,同时吸收少量中青年骨干编辑参加,还将借助部分社会力量共同负责编辑工作。……以上计划 ,恳请得到你们的大力支持,及早批准《中国文学》登记出版。”
谁也没有想到,期刊登记的事情远不像预期的那么乐观。第一道关口就卡在了出版局。期刊登记证,也就是他们称之为“执照”的那个法律文件,它的审批需要一个繁琐的流程, 需要一个缓慢的周期。而这个“执照”的意义,也确实相当于工商企业的营业执照,它是刊物的合法身份证明,没有它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就说眼前很急的一件事情吧,刊物要 想明年通过邮局向全国发行,就必须在今年的9月15日之前,拿着你的合法文件到邮局去报计划。过了9月15日,邮局就不管你明年发行的事情了。另一个大困难是没有经费。虽然 丁玲开始有民办公助的想法,但大家在讨论中认为这个办法一时难以行得通,不可能一下子就筹集到资金,还是得走上级拨款的路子。一个是证,一个是钱,下边的人在跑腿,丁 玲则要跑关系。她找中宣部要求帮助尽快解决期刊登记证,找作家协会希望能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
9月7日上午,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梁光弟奉贺敬之副部长之命来到丁玲寓所,听她详细讲述了刊物登记的情况。9月8日,丁玲又给中宣部和贺敬之副部长打了一份报告:“《中国 文学》计划于明年年初出版,并向全国发行。按邮局规定,由邮局发行征订,必须于本年9月15日前和邮局谈定,过期邮局即不接受,不能如期向全国发行。因此,我们恳切希望出 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