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她曾获得过世人的同情,但也受到一些误解或辱骂。以莎菲对黑暗社会的彻底叛逆的 性格和对光明希望的执著追求,我想,莎菲不会‘悄悄的死去’。她不仅没有死去,而且从彷徨中走出了黑暗,找到了光明。”
看样片那天是8月20日,家里的客厅布置成放映室,吃过午饭丁玲没有休息,就坐在“放映室”前排等候客人。高铁、孙克悠、文怀沙、夏革非、朱正及《中国》几个编辑也来了。丁玲说,我真担心,不知他们会把莎菲搞成个什么样子。三点左右,剧组人员到了。片子放映了一百分钟,映毕,编剧、导演和演员们都用 期待的眼睛看着丁玲。丁玲笑了,说,只好我先发言了,因为莎菲是我的孩子么。基本上我还是满意的。电视剧是再创作,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今天是这样一个剧本,以后 别人再来编,还可以是另一个样子的剧本,如果能引起议论纷纷就是成功。她没有多说话,更没有说好话。
吃过晚饭回到医院,迎面碰上值班医生,问电视剧怎么样。丁玲说:“他是他,我是我,那是人家的创作。”参加审片的王中忱说,丁玲实际上不大满意,但又不愿意说电视剧不 好。自己不愿意说,更不愿意别人说。陈明在当天日记中的评价是:“能够引起争论,引起思考,便是好事。改编是不容易的。时代面貌、人物面貌、性格,都表现不够。”
后来剧组询问支付稿酬问题,丁玲要我回信说:“如果你们付酬,请直接汇给《中国》文学双月刊,因为他们经费有点困难。”
9月11日的下午,刘白羽去八宝山参加完田间的遗体告别仪式,来到医院,与丁玲有一次较长较深入的谈话。
刘白羽说,我5月13号去青岛,住了四个月,今天上午鲍昌到我那里去,我才晓得你住院了。我在青岛写东西,写了20万字。丁玲羡慕地说,哎呀,真了不得,你这四个月真有价值 ,我真佩服你。写20万字,多好。你到了这个时候还能写这么多,那是够疲乏的了。你写什么呀,写“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事呀?刘白羽说,写的是战争,是最后的战争,从南下 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
丁玲说,我这个人老来有点不好,这个嘴巴老喜欢叨叨。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电视台就放那么一部电视剧。我坐在这个地方,也不能看书,也没有别的玩的,就是一个电视。这 么个电视剧就是反法西斯的代表作呀?抗日战争我们死了多少人,我们有多少英雄好汉,《平原游击队》也比这个好得多嘛!看看人家苏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才是反法 西斯呢。
刘白羽说,明年我就70岁了,我也是想在70岁以前赶出来。陈明说,你比她理智一点,有些事情能摆得开,老太太是六根未净。刘白羽说,我这个人性格很怪,我恼火时非常恼火 ,过两天过去了就想,算了,自个劝自个。丁玲说,我容易唠叨,我自己都嫌我自己唠叨,人老了,嘴碎呀。刘白羽说,现在我不想说了,我就写文章。我把我的兴趣都放到那个 里边。丁玲说,我看你有点不想说了,我跟你不一样,没办法。刘白羽说,你出院后不能像过去那样生活,要自己管好自己,我这个人就是放炮,得罪人就是这么得罪的。丁玲说 ,你比我还是理智多了,因为你比我有一个好处,这二十多年来你都在工作岗位上,所以经常克制。我二十多年来都在底下,憋在那个地方,想讲话没有讲的地方,这一下可有了 讲话的机会了,我什么都不管了。说到这里,她又大笑起来。 。。
2。 在医院中(一)(4)
刘白羽说,我在下边看到你在西安的讲话,很多地方都转载了嘛,讲创作自由,讲得好嘛,那样的话还是要讲。陈明说,她为文章的事生气不多,她就是为《中国》的事着急。丁 玲说,我现在管着《中国》,我想不管,行吗?不行嘛,交给谁呀?谁来管呀?人家想取消《中国》,我不能说你取消吧,我不干了!刘白羽说,那一次海军开会,你自己亲自去 约稿子,我心里很难受。你打个电话就完了,你这么干怎么得了,要物色几个年轻一点的人往外边跑。
丁玲说,我现在有几个人,但是缺乏一个很好的。舒群说了,丁玲不会做工作,我完全同意,我是不会做工作。舒群赞成办刊物,我拥戴他,结果我还没把他团结好,现在和我是 仇人了。我承认我不会做工作,但是要找一个像我这个样子工作能力的,来代替我,还找不着,叫舒群来替我?他比我的工作能力强?我觉得可能我还比他好一点,比他能团结人 一点,我还比他脾气好一点。他现在发那个脾气,真是发得怕人。刘白羽说,他在延安时候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