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出棺材铺,不一会儿,夹着一套新棉袄棉裤回来了,笑盈盈地对品子说,“您那位街坊老头儿还真有点儿福气,遇见您这么个热心人!”他把夹着的棉袄棉裤递给品子,“全是新的。钱吗,人家说随您给,有个两三块就行了。没钱,就先拿去,等有了钱再送来。”
品子红着脸接过来,看了看说:“这多不合适……”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爱(5)
掌柜的说:“您也是帮别人嘛!群帮一,好帮;一帮群,就难了!”
品子再说不出什么感激的话,就请了个蹲儿安。掌柜的连忙拱手说:“不敢,不敢!下回我去听唱,您多唱两段儿就行啦!”
“您行好了,下回您去听唱,我一定唱几段儿好听的给您听!”品子说着把20块钱交给了掌柜的,掌柜的还给开了张字条,说:“就拿这个来抬棺材。”
品子把字条收好,说:“掌柜的,我得上天桥了。要是我没空儿来取,就叫黑脆儿的男人——那个摔跤的铁柱,找几个弟兄来抬。”掌柜的一听,笑笑说:“行,行!叫黑脆儿跟她男人来抬,我都认识。”
品子抱着棉袄棉裤感激地离开了棺材铺。掌柜的一直把她送出门,还在不住地点头夸着她,嘴里哼着她的唱段《孟姜女寻夫》。
。。
没奔头(1)
品子往天桥走着,一路上不放心小丑,恐怕她被侦缉队抓去或打一顿。可她知道,小丑比她机灵多了,这也是折磨出来的。生活的苦难,竟把一个孩子磨练成了个大人!品子挤过人群,到了郎大爷场地儿,还没站稳,就见小丑甩着空口袋,边唱边跳地过来了。品子连忙把小丑拉到身边问:“都卖完了吗?”
小丑点点头,十分小心地翻着大眼睛看着妈妈。
听众们一见她,就喊:“白兰唱!白兰唱!”
小屁子妈帮她解围道:“白兰今儿来晚了,是给我们街坊老大爷想法子准备后事去了。让白兰先喘口气儿吧!” 大伙啧啧有声地说:“白兰真不含糊!”
小屁子妈又给大伙儿唱起《小老妈开嗙》。
唱完了,听众不断地喊好,扔铜子儿。
跟着品子上来唱,听众没等她张口就往地下扔钱。品子本来心里就惦记着孙六爷,又被这些热情好心的观众所感动,看着一张张既眼生又熟识的脸,抑制不住地哭了。她连连向大伙儿请安道谢,然后清了清嗓子唱起来,唱完一段也不等打钱,又接着唱,一连唱了四五段,听众不断地叫好。
郎大爷出面说:“各位看见了吧,白兰这孩子,心眼儿好,看见诸位这么善心,不容我打钱就又唱起来。可她光好心不行,我们这一抹子人不能不给家里带几斤棒子面儿回去,咱们得打钱了,让白兰也歇一会儿!”说着,他亲自拿着笸箩向四周打钱。听众还都比平时多扔点儿,有毛票,也有整块洋钱。郎大爷说:“这是白兰的人缘儿,有人缘儿,才有饭缘儿。
现在还得叫白兰唱,谢谢诸位啦!”品子又上场唱了《桃花庵认子》。
趁郎大爷打钱的时候,品子对小屁子妈说: “你过去告诉铁柱,孙六爷要不行了。我买好了棺材,就在咱天天路过的那家棺材铺。寿衣还赊着,没有给钱。叫铁柱回家料理一下,刘大妈一个人弄不过来。”她叫小屁子妈赶快找铁柱送话去。小屁子妈挤出了人群。
品子又连着唱了几段。听众都觉得她卖力气,十分满意。接着大冬瓜、矮倭瓜也都说的说,唱的唱。最后,郎大爷唱了一出《战太平》。只见他扎着麻布口袋的靠旗,戴着烟盒纸糊的帽子,手里拿着竹竿当作枪,又唱又翻跟斗,演得十分出色。
品子心里惦记着孙六爷,又不好离开场地儿,怕影响郎大爷的唱,便拉着小丑,一直等到郎大爷收摊。
郎大爷一边抹汗一边问小丑:“小丑,你怎不上爷爷这儿来了?现在还上学不?”
小丑说:“老师都不教了,没上学。”
“那还是上我这儿撂地儿吧,帮你妈多挣俩钱儿。”郎大爷说。
“小丑还得想法子念书,在这儿就心野了。”品子说。
郎大爷给大伙儿分了钱,还多给了品子几毛钱。一抹子人都说:“品子义气,还帮街坊买棺材,我们大伙儿也凑个份子。”
品子一一接受了,又谢了大伙儿,说:“我今天得早点儿回去,孙六爷还不知道怎么样呢!”说着,赶紧领着小丑往家里走。
一进院,就看见刘大妈出出进进地忙着。她看见品子,流着眼泪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