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围假冒的产品随之而来。如:有名的面粉厂门前摆着一排面粉在叫卖,销售者称是工厂分配给职工的年货,其实是假冒产品。如德州扒鸡是用正宗当年鸡做原料,有的假冒德州扒鸡用的却是下蛋2—3年的下架鸡做原料,也称自己的是正宗的德州扒鸡。
(5)“早产”食品有猫腻
主要是节令食品、保质期短的食品要注意。有些食品保质期很短,但由于是节日,需要量又特别大。制假者为了旺季多卖货,就备足货量,打上后来的生产日期,坑害消费者。如个别汤圆生产者,从上一年的12月份就开始生产汤圆,生产日期一律打上下一年农历正月十二、十三两天的日子,然后送冷库里保存。当旺季到来时就抛出去。消费者以为是最新的产品,但实际上已是冰了好几个月的产品了。这种“早产儿”的现象,在奶类和其他一些保质期短的产品中已有发生。
(一)食品选购类(2)
看好食品标签识别真伪
选购食品时,消费者常常被食品包装上不知真假的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弄得一头雾水。昨天,读者陈女士就致电本报热线,咨询选购食品时鉴别标签真伪的方法。记者请教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专家,专家介绍在标签上作假的食品包装有4种类型,提醒市民在购买食品时注意辨别。
谜语型标签如一种外观包装很好的速冻银鱼,厂名只有“陕西××”(为地名);一盒包装精美的鸡精,干脆只标注“新加坡出品”。这种让人猜不透的含糊不清的厂名、厂址,已成为部分食品标签的潮流模式。
戏法型标签如将大包装食品化整为零,分解成小包装,小包装上干脆不标明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一些过期大包装食品,就是这样经“打扮”后出笼的。还有的商家把过期食品的包装拆掉,当做零散食品出售,或者利用乡镇的一些个体商店销往农村。
弹性型标签标签上将保质期标为1~3个月,使消费者难以掌握。如若过了1个月后食品变质了,只好自认倒霉,因为保质期可算是1个月;如若过了1个月后商品还在销售,则似乎也无可指责,因为保质期可到3个月。
随意型标签最为常见的是有些袋装食品既没有标注生产日期,也没有标注保质期,或写着生产日期见××处,却不见其踪影。相当一部分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字迹模糊,消费者难以辨认。还有的是标签连同食品一起被厂家“优惠”出售,商家则随卖随贴或用不干胶纸自行标注生产日期。
冷饮品鉴别妙招
(1)冷饮食品的感官鉴别要点
冷饮食品的感官鉴别主要是依据色泽、组织状态、气味和滋味四项指标。对于液体饮料,应注意其包装封口是否严密,有无漏气、漏液现象,倒置后有无悬浮异物或沉淀物,其颜色深浅是否符合本品种的正常要求,鼻嗅和口尝则是检查饮料是否酸甜适度、清凉爽口、有无令人难于接受的不愉快气味和滋味。对于固体饮料,则应注意它是否形态完整、颗粒均匀、组织细腻、有无成团结块现象等。对于所有的冷饮食品,都应注意其包装物是否完好、标签是否齐全、有无超期变质等情况。
(2)冷饮食品分类及特点
冷饮食品是指人们在盛夏消暑食用的冷食和清凉饮料。最常见的有冰棍(棒冰)、汽水、冰淇淋、酸梅汤和果子露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冷饮食品不仅在夏季为人们所饮用,而且以发展到为一年四季经常饮用的食品。特别在夏天,由于天气酷热,人体皮肤出汗较多,容易导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此时若食用一些清凉滑爽、生津止渴的冷饮食品,对人体消除疲劳是非常有益的。
冷饮食品包括的面很广,按其制作方法原料及形状的不同分为冰淇淋类、雪糕冰棒类、汽水类、泥类、羹类、冻类、汁类、汤类、茶类及其他类。
(3)认识汽水
汽水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清凉饮料,饮用后能帮助人体散热,产生凉爽感。汽水内含有部分柠檬酸,在夏季饮用后可促进人体胃液的分泌和补充胃酸不足。
汽水以砂糖、糖精、柠檬酸、防腐剂、色液、香精为基本原料和辅料,其工艺流程大体有十二道工序。
(4)鉴别汽水的质量
汽水是将自来水经砂滤棒过滤和软化,加入糖、柠檬酸、果汁、香料等物充分混合后,过滤、充入二氧化碳,再经灌瓶、轧盖而制成的液体食品。
如何识别纯正花生油
方法一:闻气味
在家里用一根筷子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