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门斩首。”于是乎身边的侍卫一拥而上,将罪犯拖了出去。那么这些罪犯被推出午门后,就到哪里去了呢?要说午门这个地方,距离故宫还是很近的,皇帝不可能让罪犯的血染了自己的家,所以最终将他们人头落地的地点,选在了菜市口这个极为特殊的地方。
要说菜市口,曾经的确就是个卖菜的地方。早在1000多年前的辽代这里还是安东门外的郊野地带,到了金代菜市口成为了施仁门里的一条丁字街,而到了明朝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为了是京城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当时沿街卖菜的菜摊菜店非常多,北京四九城内的老百姓几乎都要到这里来买菜,因此大家便把这个地方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称作菜市街,直到清朝接了明朝的班,才将这条街市正式改为菜市口,而在这次更改以后,时至今日,这条街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今日,再也没有被替换过。
尽管菜市口是卖菜的,通过这个名字一听就都知道,但真的让这个地方名声大振的,还真不是因为它是销售蔬菜的集中交易市场。因为自打清朝之后,这个地方就成了北京城内,最有名的刑场,而在这里也真的有不少当时名人因为触犯了上面的当权者而在这里被处决。要说以前,明朝的时候,刑场并没有定在菜市口,但一到了清朝,清政府便将这个卖菜的地方,变更成了杀人的地方。他们将刑场从明朝时的西四牌楼(当时叫西市)移至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听说当年的刑场就设于今天的菜市口大街北侧十字路口附近的地段,这里也是原来宣武区菜市口百货商场的旧址所在地,每到冬至前夕,清朝就把对判为秋后问斩的囚犯统一进行处决。在天亮前,他们会把死刑犯推入囚车,由卫兵带着将车经宣武门了,走宣外大街最终拉到菜市口刑场,他们会让囚犯由东往西排好,然后刽子手手执鬼头刀也依次排列妥当,到了指定的时辰,他们挥动鬼头刀让死囚人头落地,并将其头挂在或插在街中木桩子上示众。
既然是刑场,我们不难推算,这里必然是死了不少人,且曾经是血流成河。一个看似是卖菜的地方,很难让人想象在这里曾经上演过多少起血腥的场景。距历史记载,当年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篡夺政权,第一次在朝中实行垂帘听政时,曾经领受咸丰皇帝遗诏的八位赞襄政务大臣中的标志性人物肃顺,就是在这里一命归西的。而当有名的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又将谭嗣同、刘光第等志士同仁杀害于此,后人便尊称这六位英雄为“戊戌六君子”。据马芷庠编写的《北平旅行指南》记载:每逢秋后朝审,清朝在处决众多犯人的时候,会将其由东向西排列,并让刽子手执刀由东向西顺序斩决。而且手里面的刀还特别有讲究,所用鬼头刀是五柄、凌迟分尸刀是十柄,这些物件现在还在历史博物馆里存放着。旧时,犯人被押出宣武门(顺承门)后,过断头(魂)桥,经迷市,再送往菜市口法场,老话说走了这一遭后,就不可能有生还的希望了。当犯人被处决以后,尸体会被人运走,但其血迹便会被黄土垫盖上。慢慢的,这个昔日之卖菜不杀人的地界,慢慢就成为了老百姓眼中刑场的代名词。直到1911年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菜市口刑场的功用才渐渐淡出人们的意识,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经营,现如今的宣外大街已经成为了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和交通枢纽。
尽管如此,在很多老人眼中,菜市口这个地方肯定是有很多冤魂的。还有些老人说,一到晚上,当年临街的店铺住家都会死守大门,不愿出去。到了深更午夜,菜市口的街上就没有什么人烟了。其主要原因就是担心那些冤魂不散,给自家人找麻烦。
传说,早先在菜市口有这么一家裁缝铺子,由于手艺好,生意买卖一直兴隆。在这里年头待得久了,城里就没有不知道他这一号的了。但就说这有这么一年,眼看是个夏景天儿,菜市口门外砍死了一个所谓的乱党。当时很多人都在那里看热闹,裁缝知道这回事儿,忙着招呼生意也没往别的地方想。必定死的是别人,自己还得活着,更何况这件事跟自己也没什么太大关联,这个人自己也不认识,有什么好看的呢。可就在当天晚上,当裁缝铺掌柜睡着正香的时候,突然听见屋里有了人走动的声音,这时候他心里一激灵,难不成是闹贼?本来想起身打探个究竟,但转念一想,哎!他要闹贼就让他闹好了,反正贼图的是钱,自己这屋里一件值钱的东西都没有。要是起来了,反倒没准对自己不好。于是就仍然假装熟睡,眯缝着眼睛瞅着,眼看黑灯瞎火的这贼在屋子里摸索了一会儿,拿了个什么东西后,倒也懂事出门随手把门给关好了。掌柜一看,虽然闹贼但平安无事,也不会有什么损失,那就接着睡吧。结果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