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第2/4 页)
的大炮。当然机炮团除了轻型快速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减少装备大口径火炮的经济负担,所以吴绍霆从北京回来之后,看完这份报告马上签字落实。
第十三机炮团目前还未正式编制完成,除了基本框架和配套的杂项工作准备就绪之外,大部分技术人才还在培训和网罗之中。如今在广州新兵营和黄埔军校里,每一届炮兵科成员的合格率是最低的,再加上民间盛传炮兵是高危作业,报名的人数本来就少,因此短期内很难完成团的编制。
不过吴绍霆并不着急,广东战争结束之后所带来的安稳日子还很长,机炮团的人员可以慢慢培养和挖掘,总有一天会正式编成。
原革命粤军第三师更改为国军第三十九师,辖下第七团、第八团、第九团、教导二团以及湖南团。湖南团原本在编的人员不足一千人,广东战争结束后,军事部按照吴绍霆的指令将广州临时暂编的城防团与湖南团合编,促成了完成的战斗团编制。“湖南团”只是外号,合编之后的正式番号是广东陆军十四团。
第三十九师师部辖下一个警卫营和一个炮兵连,除此之外还设置了特别作战指挥中心,专门负责训练特种作战人员以及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所有特种作战队员隶属于师部警卫营额外单位“特别任务连”,战时可以单独调派出来受命于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由第三师参谋长刘永浩亲自负责,教导二团团长何应钦担任教练处主任。
三个师是广东全省的主力部队,而第一师是主力部队中的精锐部队。全军上下包括非战斗人员在内,一共两万八千余人,已经超过革命粤军时期的两倍兵力。
当然,在这三个师的主战部队之外,尚且还有一些隐蔽的作战部队,比如没有编入第一师的第十一骑兵团,还有为了应付英国人背后偷袭时在江门、新安、中山等地成立的海防团。海防团不过是临时凑成的虾兵蟹将,没有太大的发展前景,所以吴绍霆决定将他们裁撤或者分编。至于骑兵团,他是故意留了这一手,打算等过一段日子直接扩编骑兵团。
从粤桂战争的骑兵快速侦查和机动偷袭,到广东战争的破袭战、敌后游击,骑兵这种高机动性能的兵种越来越让吴绍霆看中。他知道破袭战是一种小成本的大战斗,运用得当那就是四两拨千斤,纵然破袭失败,即打即走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北洋政府陆军部虽然只给了三个师的番号,不过对广东军政府的约束力是捉襟见肘。吴绍霆之所以现在不大刀阔斧的扩军,无非是为了给战后的南方局势留下缓冲的时间,没必要让南北双方都搁不住面子。更重要的是,战后重建是一桩大事,他自然不可能把经费一个子不剩全部那来增添武备,民间的力量才是自己实力的基础。
对于扩编骑兵部队,他已经有了具体计划,等到时机成熟之后,他会直接将骑兵团扩编为骑兵师,成为庞大的机动作战部队。甚至连代号都拟定了下来,正是粤桂战争时的演讲取词“光荣骑兵”。他设想过将骑兵师的番号一直延续下去,二十年、五十年,纵然在未来战场上也能看到机动部队的身影,就好比美国的游骑兵和第一骑兵师,无非是更换了先进的作战载具,但名号和荣誉永远不变。
在整编番号的这段时间,吴绍霆已经安排后勤方面开始购进战马,并且也加大了对官方马场的投资,争取在一年之内扩大两倍的合格产量。
第429章,军屯运动
为了配合兵种的扩招,黄埔军校和新兵营的招募工作特意在炮兵和骑兵上下了大功夫,不仅在宣传上增加声势,同时还列出了全新的优待政策,大幅提高了炮兵和骑兵的饷银。
整顿军备只是吴绍霆在战后恢复实力的一部分,不过这几个月因为是春夏交替之际,又因为军政府在军备工作上的着重,一时间在广东掀起了一轮从军热。战争刚结束,总有一些流离失所、破产失业的人,为了养家糊口最简单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从军,以至于全省好几处新兵营都提前爆满起来。
看上去这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大家积极响应军政府号召,投身行伍、保家卫国。但对军政府来说未必是一件十拿九稳的好事,岑春渲让民政部进行了统计和预测,这几个月的招兵工作已经对今年的秋收和明年的春耕造成不小的影响。老百姓们都贪图一时的安逸,不思回到原籍重建家园、恢复农作业,一股脑都跑来从军,结果必然是大片土地荒芜流失和战后重建计划受阻延迟。
很快,这份报告就被岑春渲送到了吴绍霆的案头。
吴绍霆在看完了报告之后,同样微微皱起了眉头,带着几分熟虑说道:“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