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3/4 页)
证这一时刻,同时,也希望它们与帝国一起成长,保卫民族,保卫帝国。
当然,为了给那些不明真相的人一点想象的空间,在重装备方阵的最后,十门敞开炮衣的大炮献身,这种三百多毫米口径的大炮,长长的炮管倚天仗剑,粗大的炮口震撼十足,确实给了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陈绍拿出这些东西,也想让世界各国好好去猜猜,多杀死点脑细胞。
在阅兵式进行的同时,以两艘战列舰为主导的舰队,也在天津的海面上接受检阅。舰队群以排山倒海的气势从天津的海面上驶过,舰队行驶时,舰炮不停为帝国成立奏响祝贺的礼炮。
许多天津的民众都集中在海岸边,观看帝国强大的舰队。还有更多的渔民驾驶的小船,跟在舰队的旁边,近距离的观看这些国之利器。
所有人都清楚,帝国的崛起离不开这些海上霸主,正是有了这支能打仗、打胜仗的海军舰队,帝国才能如此快速击败日本,击败英法联军。一旦中华大地陷入持久战,那对这个本来就伤痕累累的国度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灾难。
很多前来观看的华人都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巨舰,他们在深深震撼的同时,内心也充满自豪。以后他们也可以大声说,中华也有巨舰利炮。特别是天津的居民,很多老渔民都经历过八国联军,说起那些金发碧眼的洋人都是恨得牙痒痒。可说起洋人的坚船利炮时,他们也只能在心中叹口气,实在是难以启齿。一个疆域万万里的大国,一个人口四万万人的大国,天天被人揉捏,自己却没有反抗的余地。说到底当时就是因为中华没有相抗衡的舰队,要是那时候中华就有自己强大的舰队,还有几个国家敢来放肆。
现如今这一切的屈辱都将离他们远去,全因为他们眼中的帝国舰队,还有那百万帝国军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这个国家的尊严,用鲜血换回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君不见原来为非作歹的洋人,现如今已待在牢里,等候帝国的审判。
君不见原来趾高气昂的洋人,现如今都变得礼貌客气,多少洋人亲自上门赔钱道歉。
君不见原来大片国中国式租界,现如今已主动归还。
君不见原来四处飘扬的万国旗,现如今中华大地上只有冉冉升起的黄金神龙。
君不见原来在中华海面上横冲直撞的洋人军舰,现如今只能乖乖的给渔船让道。
百姓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都明白这一切都不是凭空得来的,没有如今中华帝国伟大的帝王,没有那群抛头颅洒热血的军队,这样的日子他们也只能在心中想想而已。
老板姓会牢记今天的荣耀和日子是谁带来的,是谁把他们从黑暗中解救出来,是谁让他们拥有自己梦寐以求的土地,是谁让他们能够过上好日子。这点,百姓们记得很清楚。
从今天起,陈绍的声望真正达到了顶点。
海上的阅兵和承天门阅兵一样,都被全程记录下来,它会和承天门阅兵连在一起,在全国各地,到世界各个华人聚集地播放。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些东西不是光听就行,还要让所有华人深切感受一下。有些海外华人在心中还对中华抱怀疑态度,虽然他们也爱国,也希望祖国强大,但一些东西已经深入人心,不是光凭报纸上的消息能改变的。
阅兵式在礼炮声中结束了,百姓的庆祝游行活动才刚刚开始。整个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中午,最后在有序的指挥下,广场上的人群才缓缓散去。
阅兵结束后,陈绍直接来到中华大礼堂中,宽阔无比的大礼堂已经摆满了几百张大圆桌。同行的还有蒋百里、蔡锷等将官,基本上除了有要事没有来的将官外,其他的都来了。
聚集在这里的都是伤残士兵,他们从祖国南北被请来这里,之前他们也参观了阅兵式。本来按照陈绍的设想,会让这些伤残士兵组成一个方队,只不过在第一次彩排后,这些伤兵纷纷拒绝。坚决不参与阅兵,就是一些老长官来劝说都没有用。
陈绍也不想去命令他们,陈绍相信只要他开口,这些伤残老兵绝对不会拒绝。可陈绍不想用上下命令去强迫他们,有些东西陈绍也理解。对此陈绍也只能在心中感慨:他们才是最伟大的。
不过他们也没有打算就此放弃他们应得的荣耀,阅兵可以不参加,但是录制阅兵宣传片时必须参加。他们将会和阅兵记录一起出现在世人眼前,届时世界都会记住他们,记住他们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所做的一切。
陈绍和众位将领在后台开了下简短的会议,对今后的个地区军事事务和职务分配做最后的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